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3月31日,證監會公佈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徵求意見》,資本市場如驚濤拍岸,激起千堆雪。
這場備受爭議的改革,將重新定義和劃分IPO利益鏈上各方市場參與者的利益。
“這次改革推出的幾項措施,步子邁得有點大,並且行政色彩太濃,為了改革而改革。”華南一位知名券商投行高管看完徵求意見稿後一聲嘆息。此觀點在投行人士中頗有代表性。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這場旨在抑制“三高”現象的發行改革,實質是平衡各方利益,削弱投行定價權,將過度透支的一級市場利益重新劃給二級市場。
信號已經明顯:控制市盈率!控制市盈率!
本期,理財週報獨家沙盤推演154家列隊公司發行價,請你重新檢查和評估新生態下的機會和風險。
重分蛋糕,買方機構成大贏家
此輪改革可謂冰火兩重天,各方褒貶不一。
此次新股發行改革目標明確,劍指 “三高”現象。
監管層此次改革有雙重目的:一為降低一級市場製造的“三高”,二為抑制二級市場炒新行為。具體措施包括引入5-10名個人投資者、網下配售比例提高至50%、參考行業平均市盈率、存量發行、取消網下配售三個月鎖定期等。
這關係到IPO利益鏈條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引起各方反彈。
投行們眼中“動作很大”的改革,在不少學者看來,步子仍不夠大,因為仍然沒有過渡到 “註冊制”。“這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主要還在技術層面,採用行政性的辦法其實是在倒退,解決不了新股炒作的問題。方向不對,我認為應該推倒重來。” 知名經濟學家華生並不認可此次改革。
而局中發行人和投行最為擔心的是,此次改革動了自己的奶酪。多位券商高層對引入個人投資者、提高網下配售比例、存量發行等措施分歧不大,關鍵在於實施細則。
“改革方案總體影響是正面的。證監會防止新股定價過高,這個出發點是對的。但在具體內容上,有些步驟和技術問題還有待商榷。”西南證券(600369)總裁余維佳表示。
華泰聯合總裁馬俊生則認為:“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平衡所有利益方。這是在現行體制框架下,監管層所能做出的相對合理的方案,對抑制‘三高’有一定作用。”
但投行人士普遍認為,此次改革並未觸及詢價核心問題。“這次改革最大的遺憾是,始終沒有解決買者責任自負的問題。”華南一位知名投行高管頗為遺憾,“之前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改良荷蘭式招標或者美式招標都沒有推出來。”
“發行定價最核心問題在詢價。參考行業市盈率確實可以有效地降低市盈率,但行政色彩過濃。” 華南一位大型券商總裁指出,“其他措施都是一些小修補,比如引入5到10名個人投資者,數量太少,報價還是容易被操縱。即使是二三十個,券商都有能力搞定。”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買方機構則普遍認為,改革方案是對買賣雙方話語權不對等的重新調整, 不失為一種進步。
“改革後引入個人投資者、發行價得到有效控制,投資者的話語權相對大了一些。” 在匯添富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曾剛看來,“買方機構之前的話語權是相對不夠的。發行人和承銷商利益高度結合,應該為之前過高發行價承擔主要責任。完全放任的市場化,也不是好事。”
“機構投資者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勝利者。”中航證券資本市場部總經理葉海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