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2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關於加強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旨在強化金融扶持功能,支持實體經濟外溢發展。根據該意見,未來將重點推進前海金融創新,積極探索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其中包括推進前海股權交易所建設,加快推進深港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等內容。不過相關工作仍有待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准後實施。
組合拳1
試點深港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
鄧莉蘋 廖笛杉 每經記者 萬敏發自深圳、北京
在深圳金融創新的一系列文件裏面,深圳與香港將開展雙向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無疑是較受人關注的一條。
相關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若相關方案出臺,將對離岸人民幣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也可能會有一些套利行為隨之産生。
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根據《關於加強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規定,作為推進前海金融創新的內容之一,深圳將加快推進深港銀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幣資金支持前海開發開放和重點産業發展。同時,爭取更多前海地區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內部一位人士透露,近期已接到由廣東省人行下發的關於試點與香港雙向跨境貸款的文件,但試點並不僅限于深圳地區,而是在廣東省範圍內。關於業務的具體操作細節,他表示不方便透露,但“規模和額度都有限,比較小。”
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總經理池群表示,香港沉積了大量人民幣,而且存款利率低,利差對於香港的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人民幣離岸市場一旦做起來,香港的人民幣可以通過前海的區域來輻射到深圳以及內地,這樣對香港人來説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對前海的建設和資本活躍也有一定的好處。
香港金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為5662億元。截至2011年,香港共有87筆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總額為1058億元,香港人民幣貸款餘額達到308億元。香港人民幣存款利率一般較低,據香港本地銀行信銀國際之前推出的人民幣優惠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利率僅有2.2%。此外在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利率方面,香港略高於3%,而內地基準利率達到6.56%(實際貸款利率更高)。
香港的人民幣在此之前回流渠道並不多,可通過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離岸債券進行回流。去年,人民幣開放FDI開始實施,資本項下開始放開。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産業辦公室主任張建森博士表示,資本項的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都與這個措施的設計初衷有很大的關係,“(這個政策)可以看作是為了支持香港人民幣業務。”
招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這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打通人民幣雙向流動渠道的總體目標相比,並不是大的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中國經濟50人論壇專家成員賀力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開通與香港進行雙向跨境貸款的試點,對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的連接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目前內地銀行總體上經營比較平穩,通過試點也可以看出內地人民幣資金市場在某種程度上的開放。
防範套利 靜待細則
對雙向跨境貸款的試點,接受採訪的專家態度相對審慎,認為目前還需觀察一些細則。
劉東亮認為,如果跨境貸款做起來,可能會有利差套利行為存在,要看監管方面怎樣去認定,要有真實的貿易背景的要求。但是只要有利差存在,鑽監管漏洞的行為肯定還是會存在的。
賀力平表示,套利行為是可能存在的。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整體利率較低,境內企業獲得香港金融機構的貸款能有資金成本的節約,並且直接獲得人民幣貸款可以避免匯率的風險。但他認為,雙向跨境貸款試點後,由於需求的擴大,可能産生效應使得香港的人民幣利率水平與內地金融機構的平均利率水平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有趨同的趨勢存在。而香港的利率水平升高,對人民幣資金的吸引力也會升高。
賀力平還表示,從目前媒體報道的文件內容還不能看出香港的銀行是否能直接給內地企業發放貸款,還是需要通過在深圳的銀行聯合貸款或委託貸款,程序上是否完全自由還有待政府的具體規定。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曹紅輝表示,跨境套利怎麼解決、監管怎麼解決、尤其是如何解決對內地宏觀調控的衝擊,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也表示,需要看到具體的數據才好做出評價,畢竟以往也推出過“內保外貸”,同樣放鬆外匯管理的政策,但“量是有限的”。
組合拳2
服務中小企 研究推出區域集優債
李玉敏 每經記者 田文會 發自北京
深圳市金融創新相關 《意見》指出,為拓寬直接融資市場資金渠道,深圳將創新債券市場發展。
該文件稱:“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穩步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集合票據等新型債務融資工具,研究制定區域集優債等適應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金融服務方案並推動實施。”為扶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文件還表示:“積極探索開發適合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特點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和産業鏈融資等金融産品。”
文件顯示,2012年,深圳的目標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募集資金不低於600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回購累計成交金額超6000億元。
某券商分析師表示,由於單個中小企業規模小,本身資質不太好,單獨發債有些困難,或者評級低,發債成本太高。交易商協會開創性提出區域集優債務融資模式,設置信用增進和政府發展基金兩大保障機制,能有效緩解風險,降低中小企業發債的門檻和成本,是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方式的一種探索和創新。
“區域集優”債務融資模式去年11月已在廣東佛山、山東濰坊、江蘇常州三地成功發行,25家中小企業募集資金13.89億元。今年以來陸續又有鄭州、重慶、中山等地躍躍欲試。
另據悉,深圳將安排政府風險補償資金、政府增信資金,降低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門檻;支持有條件的區級政府發起並採取多方出資方式組建融資性再擔保公司,建立政府信用擔保支持體系;研究金融機構抵債資産處置稅收政策。
金融專家、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張雪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政府參與組織,債券的安全性應該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政府如果過度參與就會離開市場經濟的概念。鋻於民間資本的氾濫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張雪奎建議,政府可以組織基金類投融資方式,這樣既可以利用好民間資本,也可以利用民間資本撬動更大的資金來服務於中小企業。
組合拳3
擬在前海設立股權投資母基金
廖笛杉 每經記者 劉興斌 發自深圳
根據 《關於加強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深圳將在前海設立股權投資母基金,此舉高度契合國務院關於前海的戰略定位和産業導向。
上述文件稱,“在現有信息、生物、超材料、新能源四隻國家創業投資基金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支持我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産業辦公室主任張建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母基金並非一個新的概念,它是用於投資基金的基金,而一般的基金是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
深圳一向屬於全國創投業比較活躍的地區。據悉,創投基金80%以上集中在高新技術項目,如LED行業,已取得相當的集群效應。深圳君盛投資總裁廖梓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圳市場化的創投機構發展得很好,她個人判斷深圳創投業的規模僅次於北京。
但深圳政府市場化的意識一向較強,對市場行為主動參與較少。廖梓君認為,相對於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深圳前幾年對於創投市場的介入是比較落後的。
那麼,母基金為什麼這麼受關注?從當前世界上來看,股權投資基金早已超越二級市場投資,成為與銀行、保險並列的三大金融業支柱之一,而股權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20%以上來自於母基金。
廖梓君表示,國家級的創投母基金,最被看重的就是其“領路”作用,即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方向。
張建森告訴記者,如果深圳市真正設立一隻國家級創投母基金,那麼將來政府介入、引導市場的趨勢可能會增強。據悉,國家開發銀行也將參與此次母基金的設立。
組合拳4
支持跨國巨頭設立全球結算中心
廖笛杉 張寒 梅俊彥每經記者 田文會 發自深圳、北京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關於加強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跨國公司或可在境內設立集中資金管理機構。上述文件稱,“爭取國家批准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內部資金集中管理機構,同意管理自有資金,滿足總部企業資金管理需求,支持跨國企業在前海設立全球結算中心”。
據悉,資金集中管理,一般是指將整個集團的資金歸集到集團總部,在集團總部設立專職部門代表集團公司實施對資金的統一調度、管理、運用和監控,有利於降低財務成本和資金風險。
“一般一家跨國公司會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而位於同一地區的分支機構往往又下設若干家子公司。”深圳一家跨國公司下屬地區子公司的財務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按照以往的財務操作流程,雖然地區分支機構的財務總監有權掌握、調撥各子公司之間的資金,但並不能進行實際的操作,因為資金都存放在各子公司名下的賬戶中,具體的劃撥業務必須通過下屬子公司的財務人員來完成。一旦深圳能夠爭取到國家同意,批准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內部資金集中管理機構,將有助於實現集團範圍內資金的整合與調控。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也表示,雖然還沒有看到文件的內容詳文,對此不便評論,但可以料想跨國公司的資金管理將會方便許多。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景學成也表示了類似的看法。“這件事肯定是件好事,跨國企業常常埋怨我們管得太緊、太死,對他們採取一個寬容的措施,他們就會更加活躍,從而帶動資金流動,經濟發展也會加快,並促進當地的生産和跨境貿易。但如果放得太開、監管不嚴又有可能會出現風險,所以要追蹤了解情況,有苗頭立馬制止。”
關於文件中提出的 “在前海設立全球結算中心”的議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應展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中國目前對資本項目的管制,若要吸引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全球結算中心,需要人民銀行、外管局等監管機構在稅收、外匯審批、監管等方面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目前他暫時還未看到監管機構釋放出這方面的信號,但資本項目的逐漸放開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