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飲鴆止渴”式陰影猶在 實體經濟仍須仰賴地産?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1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實體經濟遭遇的困難,隨著上市公司披露的各份年報,更加顯像化。

  4月10日,重慶鋼鐵(601005)(601005.SH)發佈公告稱,2012年3月份公司鋼材産量40.95萬噸,同比下降15.39%。重慶鋼鐵2011年巨虧14.7億,僅次於鞍鋼股份(000898)(000898.SZ)的21.46億元,韶鋼松山(000717)(000717.SZ)和*ST廣鋼(600894)(600894.SH)分別虧損11.38億元和6.89億元。

  不只是鋼鐵行業。相對於2010年,預期虧損的上市公司正在變多,汽車、機械行業幾乎都在虧損。擔憂的聲音稱,當前國內實體經濟存在多重矛盾,拉動內需必須重啟房地産和汽車消費。

  但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不能再回到過去用房地産拉動經濟的老路。“市場上仍有一些人憧憬或者幻想發鈔時代,如果房地産調控半途而廢,依靠舊模式來發展,(中國經濟)有可能到達萬劫不復的境地。”左小蕾説。

  和左小蕾觀點相似,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也指出,靠房地産和汽車來發展經濟,無異於“吸毒”,必須要擠破泡沫。

  實體經濟面臨衰退

  衰退開始了。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4月9日在微博上表示,“即使再放鬆貨幣也沒用,刺激不了生産,海外需求疲軟,國內缺乏投資機會,”他的建議是,“減稅,打破壟斷,放鬆和解除管制,創造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取消樓市限購政策,增加土地供應,平抑地價和樓價。”許小年已多年建議取消樓市限購政策,同時也反對徵收房産稅,只是強調要增加土地供應,以起到平抑地價和樓價的作用。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是近10年來首次把經濟增速目標定在8%以下。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實體經濟下滑實屬必然。他分析,從前年第四季度到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是9.8%、9.7%、9.5%、9.1%、8.9%,連續五個季度下降;而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從去年第一季度的14.4%到今年1、2月的11.4%,也一直處於下行狀態。經濟放緩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就明顯減少了。

  儘管姚景源是房地産調控政策長期化的支持者,但他也指出正在遭遇寒冬的房地産行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很多行業的發展,上遊可以影響到鋼鐵、建材、水泥等行業,下游可以影響到家電、傢具甚至紡織業等多個行業。過去投資增長幅度最高的基礎設施投資,已從近60%的增幅,降至今年1、2月份的增長-5.4%。基礎性投資增速的大幅回落,也影響了很多國內實體經濟。

  地方或再度暗松調控

  隨著實體經濟的衰退,各種變相鬆綁限購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必須警惕一些利益集團,他們希望重新回到靠房地産發財的日子。”左小蕾説。目前存在的共識是,一旦放鬆限購,房價必然上漲。“調控將前功盡棄。”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但房地産牽涉的利益群體眾多,各方能否接受改革和轉型帶來的陣痛?

  市場分析人士從“蛛絲馬跡”中尋找放鬆的可能性。光大證券(601788)認為,從中短期看,政策方面難以出臺更嚴厲的措施,隨著房地産投資的下滑,地方財政的緊縮以及房地産企業即將面臨的信貸風險,調控或有進一步放鬆的可能。不止一家券商這樣認為。

  北京風至飛揚房地産機構董事長羅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有些地方政府已開始變相放鬆調控,個別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很高,甚至達到70%。它們寅吃卯糧,預支了未來的財政收入,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地方政府比開發商更著急。”羅迪説。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表明,全國300個城市在土地供給、成交量和成交價格方面均維持低迷格局。今年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5452宗,環比減少32%,同比減少24%;成交面積23053萬平方米,環比減少33%,同比減少30%。

  4月10日,中山市國土局發佈公告,對住房平均交易價格執行新標準,即城區7696元/平方米,鎮區6290元/平方米,並以此作為上半年確認普通住宅標準的依據。按照上述標準計算,被納入到豪宅範圍的項目大幅度減少,因此被業內專家質疑變相放鬆調控。此次中山市提高限價,堅定了不少開發商“挺”住價格的決心,一些樓盤甚至逆市漲價。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説,從佛山取消限購又旋即叫停,到中山低調提高限價標準,都表明地方政府仍然抱有房地産調控放鬆的幻想。

  從信貸數據來看,3月以來貨幣供應或將顯著增加,這也被市場解讀為信貸放鬆的信號。

  不可重蹈覆轍

  房價已經開始下跌。

  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房協發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北京商品房市場“價量齊跌”,全市商品住房共成交1.8萬套、18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14.2%、19.6%,是2007年以來最低記錄;一季度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12326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0.7%。新建商品住房的成交均價為1951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9.4%。但羅迪指出,北京降價的大多是位於郊區的樓盤,如通州、大興和房山。

  但四環以內的部分樓盤甚至在漲價。二手房漲價行為更加明顯。根據二手房網站安居客的統計,4月1日北京二手房平均報價為23889元/平方米,比2月上漲了4.4%。21世紀不動産中國區副董事長兼總裁盧航對本報記者表示,購房需求被壓抑了許久,最近開始釋放,推動了交易量上升,詢價和看房的人一多,二手房業主自然而然的反應是提價,但買房者並不買單。盧航認為,當下的市場環境並不支持大幅提價,反過來,若想成交量保持回升的勢頭,仍需要房價繼續下滑作為配合。

  多位專家同意,假如調控政策的風向稍微改變,不僅會打斷房價向下滑行的趨勢,還將影響整個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佈局。

  在左小蕾看來,中國經濟面臨的不只是局部房價過高的問題,而是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轉型。她反問,為什麼不能忍受經濟增長放緩,而非要通過房地産泡沫來推動經濟發展?刺激需求可以通過扶持小微企業,亦可以發展新興産業。左小蕾認為,中國必須忍受“陣痛”,完成産業轉型。過去,正是因為發鈔太多,企業沒有將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而是用來搞房地産,一步一步助推了泡沫的産生。

  曹建海也認為,房價遠遠沒有降到合理目標,而中國城市的環境承載力也不支持大量的汽車消費。靠高房價模式驅動經濟,必然會帶來投機。

  曹建海指出,高房價下的房地産業不僅無法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而且必將成為中國經濟復興的最大障礙。高房價造就嚴重的社會分化,影響消費擴張和經濟可持續增長。從樓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來看,高房價的擠出效應,影響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費行為,已成為制約消費啟動的最大阻力。而保障房尋租嚴重,難以依靠保障房來實現低房價循環。“房價仍有很大下降空間,必須要擠破泡沫。”曹建海説。

熱詞:

  • 實體經濟
  • 房價
  • 成交面積
  • 北京二手房
  • 陣痛
  • 吸毒
  • 鋼材産量
  • 樓市
  • 樓盤
  • 規模以上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