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場外交易市場發展的關鍵是看能否服務好企業、能否滿足企業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能提供流動性,二是能夠實現融資
“很快,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上海股交中心)將啟動首家掛牌企業定向增發。”上海股交中心總經理張雲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了該中心的最新運作情況。這意味著,作為地方性場外交易市場的樣本之一的上海股交中心,券商入場已經進入倒記時。
記者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上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19家,託管股數4.65億股;非掛牌公司160家,託管股數181.9億股。開市至今,共交易了42筆,總金額421.3萬元,約94萬股;有機構投資者61戶、自然人開戶數542戶。目前,其交投並不活躍。不過,在張雲峰看來,“整體情況仍較為樂觀”。而隨著上海股交中心啟動首家掛牌企業定向增發,對於地方性場外交易市場定位、券商是否能夠參與等諸多問題,也將逐漸明朗。
路徑微變
上海股交中心的積極啟動,並不意味著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能如中國證監會原先預期的那樣順利,因為各方的利益博弈尚在進行之中,最新消息就顯示,監管部門對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的路徑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4月5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場外市場建設將從市場需求出發,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起來,逐漸實現分層構建。
“以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發展為例,納斯達克擁有主板市場、中小市值市場、OTCBB、粉單市場,代表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但這種多層次的市場結構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市場需求推動、演進的結果。國內不少人誤解了市場分層形成的原因。”在張雲峰看來,場外市場就應該根據“需求”來發展,不能過度規劃。
“場外交易市場發展的關鍵是看能否服務好企業、能否滿足企業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能提供流動性,二是能夠實現融資。”張雲峰認為,相比主板市場複雜的上市和再融資程序,具有“小步快跑、隨時融資”等靈活特點的場外市場,更加適應處於發展初期的小企業的需要。
既然是分層發展,定位就非常重要。對此,上海股交中心的自我定位就非常明確。“在項目資源上,我們儘量避免與目前的"新三板"撞車,未來也將固守"小眾市場"的定位。”張雲峰説。所謂的“小眾市場”,即“不能公開發行、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面向合格投資者”三條原則。
雖然外界質疑上海股交中心的規則與新三板類似,但張雲峰認為,只要守住這三條原則,就與全國性的場外市場形成明顯的區隔,同時也能有效控制地方場外市場的風險。
券商參加與否待7月
上海股交中心開市前夕,多家券商突然從推薦機構會員名單中消失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如今股交中心“推薦機構會員”家數從17家增加到了19家,也依然未見券商的身影。券商未來能否參與、以怎樣的角色參與備受關注。
“就券商是否參與股交中心的問題,監管部門並未發表明確意見,一切要等到6月30日驗收之後再説。”張雲峰如是表示。
2011年11月,國務院下發“38號文”後,今年2月2日召開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進一步要求,各地儘快制定清理整頓工作方案並上報,確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各項工作。各地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期間,證監會要求其監管的證券、期貨和基金公司不能參與尚未認定為達標的交易場所。
“不過,雖然券商沒有出現在推薦機構會員名單中,但仍在參與企業前期改制工作。”張雲峰透露,“一方面,券商在幫助企業改制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他們所作的盡職調查的立場和角度較之銀行、PE(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更加客觀中立;另一方面,券商也看好這些企業客戶資源,不希望放過這些IPO的潛在資源,因此,參與積極性非常高。”
據了解,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東方證券、上海證券、國信證券、金元證券、宏源證券、信達證券、廣州證券等多家券商正在參與上海股交中心相關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比較注重大項目的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兩家大型券商也積極參與其中。“中金公司非常積極,他們正在改變策略,轉向一些小項目,希望能借此彎道超車。”張雲峰透露。
除了券商之外,參與通道順暢的商業銀行也在積極申請成為上海股交中心的推薦機構會員。目前,除已經在冊的4家商業銀行上海分行之外,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等也已經提交了申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