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奶賤過水,“偽壟斷”背後的真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1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近日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採訪發現,由於完達山公司壟斷區域鮮奶收購,這一地區生鮮奶收購價持續在低位徘徊,導致很多奶戶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殺牛或賣牛)。養牛戶表示,現在當地一斤奶價錢賣不過一瓶礦泉水。有關專家認為,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國奶業急需打破少數大企業地域壟斷發展模式,儘快實現轉型升級。(4月7日《中國青年報》)

       崔中波/文

  真相有時真的很富有戲劇性,遙想2010年7月乳業國標出臺之際,面對“中國原奶質量標準全世界最低”的質疑,相關部門及奶企信誓旦旦地表示為“維護奶農利益”。而今,事實真相浮出水面,所謂“為了奶農好”純粹是個動聽的幌子,低位徘徊的鮮奶收價,讓奶戶依然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殺牛或賣牛)現象還是一茬接一茬冒出來。

  當然,幾乎毫無懸念的,公眾會提及萬惡的“壟斷”。許久以來,乳製品産品的同質化使乳品行業價格戰爆發連連,在成本控制和盈利壓力下,各大奶企不約而同地想到壟斷奶源是控制原料奶成本的最好方法。為此,紛紛東奔西進、攻城略地,通過企業對於收奶價格的絕對話語權,來維護自身利益。具體到本案例中,完達山的低價收購策略概莫能外。

  不過,在口水橫飛的謾罵企業的無良、譴責奶企壟斷之餘,更引人深思的問題恐怕是,完達山在黑龍江雙鴨山收購鮮奶的“一支獨大”是怎樣煉成的?其以2.65元遠低於黑龍江省發佈的每公斤2.94元的指導價收購奶源,把本應“每月一結”的賬目拖成漫長三月,緣何暢行無阻,一路綠燈?甚至於面對媒體的追問,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以“按質論價”從容處之,誰給了它淡定的勇氣?

  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證轄區內乳品加工廠的稅收,往往會採取各種措施迫使本地奶戶只賣給一家乳品企業,從而奶戶完全喪失與乳品企業的議價能力。”而據媒體報道,成立於2001年9月的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完達山乳業和雙鴨山市畜牧局合資成立的。既然合資成立,就有“分一杯羹”的需要,這難免讓人懷疑地方政府對奶企的“為所欲為”充當了保護傘的角色。

  事實上,只要企業在當地設廠,只要能為地方帶來白花花的銀子,一些地方政府不僅對收奶價格低廉視而不見,就是對“短秤收購,剋扣奶農”等違法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淪為這些企業的幫兇。這樣的事例早已屢見不鮮。比如,某大型企業在黑龍江雙城長期剋扣奶農延續多年,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卻不見地方政府有所作為,鬧了半天,是政府入股以及“每年交給當地政府的稅收佔當地總稅收的近六成”讓其“迷了眼”。

  不得不説,對於保護奶農利益,向來不缺少文件的支撐,譬如,2007年,《國務院關於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加大奶牛養殖補貼力度、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支持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加強對奶牛養殖農戶信貸支持、完善産業政策”五項措施。就連本次“出醜聞”的黑龍江省,也早在2010年便實施了《鮮奶收購政府指導價》。但問題是,硬文件遭遇軟執行,相關部門只撂下若干規定便“追利益”去了,既不執行,也不監管,連簡單的走過場給個問責説法都沒有,“替奶農著想”的鬼話誰信呢?

  每一次奶農受損事件的背後,都有著乳企壟斷的魅影,而影影綽綽的“壟斷”往往隱喻著一條利益寄生鏈,這其中官商合謀是重要的一環。時下而言,我們當然要呼呼打破少數大企業排他性的地域壟斷式的發展模式,但假如,地方政府不拿出糾錯的勇氣,而執著于拿“公共利益”做生意,“奶賤過水”的堅冰怕是難破的。

熱詞:

  • 壟斷
  • 奶農
  • 公共利益
  • 按質論價
  • 過水
  • 奶牛養殖
  • 低位徘徊
  • 中國青年報
  • 鮮奶收購政府指導價
  • 完達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