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枚羅馬帝國皇后的吊墜,一幅梵高的名畫《挖土豆的人》,一張貝多芬的寫字桌……在3月25日剛剛閉幕的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TEFAF)上,一座標價300萬美元的中國東周青銅器與這些世界一流精品站在一起,接受世界目光的欣賞。
這一全球規模最大的藝術品與古董博覽會的承辦方歐洲藝術基金會在日前發佈的最新年度報告中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
帶動全球藝術品市場復蘇
歐洲藝術基金會發佈的這份名為《2011年國際藝術市場:藝術品交易25年之觀察》的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佔的份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30%,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與古董市場,美、英分別以29%、22%位居第二、三位。2011年全球藝術品和古董市場成交額比2009年上升了63%,達到461億歐元。雖然仍未達到2007年全球經濟衰退前的最高點——481億歐元,但已經表明在過去的兩年中,藝術品與古董市場已經復蘇。
在TEFAF執行委員會主席本傑森看來,全球市場的復蘇和增長原因之一是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市場正在興起。2010年激增177%之後,中國的藝術品與古董拍賣市場在2011年又繼續增長了64%。從藝術品個體來看,“2011年全球最貴藝術品”由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 篆書四言聯》以4.225億元人民幣摘得,超過長期壟斷榜首的畢加索和美國波普藝術之父安迪 沃霍。
報告稱,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具有上升動力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
趕英超美並不意外
全球最大的藝術信息公司法國Artprice跟蹤統計的45萬多名藝術家的作品拍賣交易額中,中國藝術家張大千和齊白石高居頭兩位。
“考慮到中國充足的資金和在各類藝術品領域悠久的收藏史,這並不令人意外。”紐約收藏家拉裏 沃什對此如是評價。
眾所週知,燦爛的中國文化留下珍品無數,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井噴”創造了首要條件,促使高端收藏群體的出現和中國藝術品市場需求的形成。同時,《文物保護法》和《拍賣法》的修訂讓收藏有了法律保證,讓個人審美需求和投資需求得到釋放,兩大需求匯合,共同推動了收藏浪潮。
這股收藏浪潮中,主角就是中國新一代買家們。“生活好了,手裏邊有閒錢了,收藏喜歡的藝術品,既能自己把玩,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南京市一家律師所的趙先生收藏紫砂壺,原先只是喜愛,現在還一直關注它的市場走向,當成投資來做。
冷靜對待“世界第一”
在業內人士看來,很多藝術品的高成交額可能存在不小泡沫,藝術品市場的火爆難掩買家強烈的通脹預期和逐利心。
佔全球份額第一,並不意味著影響力第一。“我們是單項冠軍,而不是團體冠軍。我們只是中國藝術品的中心,遠不是世界藝術品的中心。”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表示。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為中國本土文物書畫,傢具、樂器、名酒等國際藝術品份額很少。同時買家主要仍是中國人,讓外國人到中國拍賣市場來舉牌,吸引力還有限。
要讓中國藝術品市場繁榮持久、增強國際影響力,需要與之匹配的監管制度,也需要提升中國人對國外藝術品的關注度和欣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