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香港郭氏兄弟再演豪門恩怨 調查或源於大哥舉報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左起:郭炳聯、郭炳湘和郭炳江。

  本報特約記者 閔 喆

  香港新鴻基地産的兩位聯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聯兄弟上月末被廉政公署拘捕,案件震動香港。新地是香港最大的地産公司,由郭氏兄弟之父郭得勝經營雜貨店白手起家,發展成如今的上市公司,家族也成為香港第三大富豪,堪稱香港家族企業傳承的典範。但新地此次危機,卻與豪門恩怨脫不開關係。

  調查源於大哥舉報

  與郭氏兄弟同時被拘捕的還有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他是廉署成立以來拘捕的最高層級前政府官員。廉署尚未公佈詳細案情,但媒體已經大量披露郭氏兄弟與許仕仁之間的利益往來。

  知情人士透露,在許仕仁擔任香港積金局行政總監以及政務司司長期間,以收取顧問費和豪宅免租金的方式,涉嫌收受新地提供的利益和金錢,金額達數千萬港元,作為交換,許仕仁向新鴻基地産提供了有關土地開發的機密資料。

  媒體同時爆料,此次廉署大動作調查新鴻基,很可能源於郭氏兄弟大哥郭炳湘的舉報。郭得勝去世後,郭炳湘曾任新地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但他在2008年被董事局撤職,從此與胞弟公開決裂。之後,郭炳湘曾兩次向廉署舉報新地與許仕仁之間利益輸送的問題。

  白手成就地産王國

  上世紀20年代,郭得勝來到香港,在上環開了一個名叫“鴻興合記”的小雜貨店。後來,小雜貨店變成了商行,開始批發洋貨,接著又在東南亞推銷日本服裝。1958年,郭得勝看準香港房地産的發展勢頭,聯合兩名好友辦了一家小房産公司,即新地前身。

  1972年,郭得勝61歲時,“新鴻基地産”在香港上市。1990年郭得勝去世時,新地已成為市值達254億港元的大型地産集團,與創辦上市時相比,産業增長了63.5倍。郭家三兄弟隨後接管了企業,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二弟郭炳江、三弟郭炳聯分別出任副主席兼董事和總經理。新鴻基由一人主持變為三人同駕。

  雖然是“富二代”,但郭氏三兄弟作風低調踏實,創造了新的輝煌。在建造高品質住宅、提供週到服務方面,新地引領潮流。如今,包括著名的中環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在內的香港50余座大型商廈和廣場,皆屬新地所有。郭家兄弟經營新地20年,公司的市值達2000億港元,資産比他們接班時增長近8倍。《福布斯》雜誌今年4月公佈,郭氏家族所擁資産居香港富豪第三位,僅次於李嘉誠和李兆基。

  同室操戈改寫故事

  郭氏兄弟共同管理父業本被視為沒有爭産的成功例子,但3人同室操戈改寫了兄弟同心的故事。

  2008年新地家變,原任主席的郭炳湘被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聯奪權。事情的起因,當時媒體猜測可能的原因有三:一是郭炳湘在外自己註冊公司,有另起爐灶之疑;二是郭炳湘曾經遭受過綁架,之後據傳性情大變與人難相處,在企業管理上也常與兩位胞弟意見相左;三是郭炳湘與有夫之婦傳出緋聞,這位紅顏被指安排進入新地工作,過多干預公司管理,引發郭氏兄弟母親郭鄺肖卿的不滿,最終聯手兩個小兒子將大兒子掃地出門。

  2008年的爭産風波之後,郭氏家族信託基金的受託人也進行了重組,郭氏家族所擁有的42%新地股權被分成3份,但當時所發的聲明中,強調一份是分給郭炳湘“的”家人,另外兩份則分給郭炳江“及”家人、郭炳聯“及”家人。郭炳湘被徹底排除在董事局之外。

  如果針對郭氏兄弟的指控成立,誰將執掌新地成為疑問,郭炳湘借此復出的機會並不樂觀。郭家的信託基金遵循許多亞洲家族企業的模式,財産授予人擁有極大管控權,所以年過80的郭老太郭鄺肖卿才是一錘定音的人。

  新鴻基案讓港澳豪門爭産的例子又多了一樁。同時,香港地産業界指出,該案可能會終結地産業的“潛規則時代”,特區政府官員批准土地用途變更及制定相關收費標準的權力可能因此受到更多制約。

熱詞:

  • 郭炳湘
  • 郭氏家族
  • 新地
  • 香港地産
  • 豪門恩怨
  • 郭得勝
  • 香港上市
  • 新鴻基地産
  • 大哥
  • 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