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保健品戴帽戲法何時休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8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當權力成為違法企業的保護傘,“帽子”自然也就成了假冒偽劣的遮羞布。

  國家食藥監局下發的內部通知中,明明有13家螺旋藻生産企業産品“不合格”,隔不久對外公佈抽檢結果,卻只剩下一家産品不合格。這究竟怎麼回事?

  按國家食藥監局的解釋,原因是首次檢測列出的“問題産品”只是“可疑待查的産品”。但據《瞭望》新聞週刊報道,這與“藍帽”産品(即保健食品)的審批、監管環節存在漏洞密切相關。首次檢測結果被曝光後,多家涉事企業進京“公關”。業內人士稱,國家食藥監局集審判、標準、檢測等權力於一身,不易做到權責對等。

  這無非又是“誰來監督監管者”的問題。監管部門掌握企業生殺大權,卻缺乏嚴格的權力監督,難免會留下尋租空間。企業獲悉産品被曝光,試圖尋找途徑遊説,也是正常反應。關鍵是,這種遊説是否合理,越過法律邊界的收買行為會不會遭到懲罰。倘若監管者敢拿好處,又不會受到懲處,相關幕後交易就會越來越猖獗。監管者甚至可能有意放出“信號”,坐等企業“投懷送抱”。

  在這起事件中,監管部門或檢測機構是否拿了企業好處,暫且不論。因為結論如何,都不影響相關監管部門權力過大這一事實,而權力一旦不受制約就會産生腐敗。以藍帽産品為例,照理這是經審批認證的,應該讓人放心。可市場上形形色色經審批認證的保健品,有多少值得信賴?如這次同時被通報“內容物欺詐”的魚油産品,市場狀況同樣令人觸目驚心。部分魚油産品除DHA含量偏低外,一些廠家還“經常使用回收的明膠殘渣做原料”。試問,這種産品是怎麼通過藍帽認證的?

  令人生疑,藍帽怎麼會成了某些人的利益來源?報道稱,這一審批制度背後存在以代理機構為仲介的灰色甚至非法利益鏈條現象,他們編材料、賣批文、賄評委,使藍帽審批之門洞開。當權力成為違法企業的保護傘,“帽子”自然也就成了假冒偽劣的遮羞布。類似這種戴帽戲法,人們見得還少嗎?從氾濫一時的“省優”“部優”,到前幾年倒掉的“牙防組”,處處可見這種權錢交易的魅影。

  有一種觀念上的誤區,一旦哪出了問題,人們往往呼籲政府介入加強監管。殊不知,政府監管不等於法律監督。這時候人們最需要的是法律,而不是權力。“誰來監督監管者”問題的産生,就在於法治缺失,而不是用更大的權力來限制權力。依靠層層疊疊的監管機構來保障産品安全,不如一項行之有效的法律管用。

  戴帽戲法何時休?倘若監管部門怎樣都逃不過法律這個“如來”的手掌心,戲法自然也就變不下去了。

  本報特約評論員魏英傑

熱詞:

  • 帽子
  • 監管者
  • 保健品
  • 監管部門
  • 戲法
  • 投懷送抱
  • 信號
  • 牙防組
  • 公關
  • 問題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