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為何總打黑車
現如今,在京城打出租車成了眾所週知的難事兒。不僅是颳風下雨、上下班高峰期,即便是一個普通的時間和路段,出租車也不是想打就能打到的。有時候在路邊一站就是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看到別人坐在出租車裏自己不由得“羨慕嫉妒恨”,偶爾好運氣很快打到了車,真覺得像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樣。
就在你感嘆打車難、行路難的時候,黑車悄悄地來了——“去哪兒啊?要車嗎?”態度比出租車司機還好,要價也還算公道,還能順便享受一下砍價的樂趣。特別是在打車無望、感到無助的時候,黑車簡直就成了“便民模範”,令人感到可愛可親。從此,我們的生活便與黑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家小區的大門口,時常有幾輛黑車在那兒“趴活兒”。打的次數多了,跟司機也就熟了,要了其中一位大哥的手機號,作為“便民電話”收藏在手機裏。每次出門前,都要打個電話問問黑車大哥:在門口嗎?現在有活兒嗎?多久能趕回來?可是,“趴活兒”的黑車也不是全天候,有時候一輛黑車也不在,真覺得出行很不方便。事實上,在打車難的時間和路段,打黑車也是很難的。
眾所週知,黑車問題多多。因為沒執照、不合法、缺監管,有些黑車本身存在著安全隱患,有的司機多拉快跑、疲勞駕駛、故意違章,有的連駕照都可能是從外地買來的……坐這樣的車,乘客的安全沒有保障,可它又往往是許多人別無選擇的選擇。
北京孫會娟
不是“大活兒”司機不拉
每次從外地出差回來,最擔心的不是火車晚點,而是打不到出租車。前不久,我從北京出差回到河北石家莊,走在人群熙攘的火車站門口的大路上,望著眼前一輛又一輛亮著“空車”紅燈的出租車,滿懷喜悅地來到一輛出租車旁。
正當我放下行李,準備打開車門時,出租車副駕駛位置一側的窗戶玻璃被打開了,司機探過頭來問:“你去哪兒啊?”我説出了目的地,並問:“師傅,到這裡大概多少錢?”“50元吧!”“太貴了吧,以往我打車才12元多,師傅看能不能打表啊?”“要去就去,不去就算了。”一番討價還價後,出租車司機還是沒做出讓步。看著眼前這輛出租車已經沒指望了,我又走向路旁邊的另一輛出租車。這輛出租車雖然沒亮“空車”的信號燈,但車內卻只有司機一個人。當我敲開窗戶問走不走的時候,出租車司機卻説他在等人。就這樣,我試著問了五六輛停靠在火車站附近的出租車,結果不是等人,就是要價太高,或者乾脆説不去,或以待會兒就下班等理由搪塞。
最後,無奈之下,我只好叫了一輛“三馬子”(專門載人的電動三輪車)走了。車上,我問“三馬子”的駕駛員在火車站為什麼打不到出租車,他笑呵呵地説:“不是你打不到,而是他不願意載你。”“像他們這種出租車就是專門等兩種人,一種是外地人,不認識路,可以不打表、多要點;另外一種就是路途遠點的人,一趟下來可以多賺點兒,你知道他們都是加氣的。”
據了解,出租車用天然氣成本很低,基本上每公里只需0.27元左右,而打表行駛的話每公里就需1.6元。按照這樣的差額來算,出租車司機只要載客,就有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