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利率市場化“實”已至名未歸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08: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家外資銀行的副行長表示,關於利率市場化,其實各個銀行已經在實踐當中,銀行理財産品就是其中一個實踐産物,去年銀行從該渠道吸收了較大規模的資金;他同時認為,現在金融機構在發行金融債,金融債的發行其實也是一個利率市場化的表現。

  當蛋殼裏的生命在孕育成長,蛋殼那種保護性的束縛將在最後一刻失去它存在的意義;當河床裏的水在淙淙流淌,水面的薄冰也將在水流的衝擊下自然消融。

  呼喊多年並在實踐中逐步推進的利率市場化,其最後一關也在現實中悄然邁開腳步時,政策層面的改革在現實的推動下顯得呼之欲出。

  一切政策的實施幾乎都是順應現實的需要而為,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改革可能也將如此。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其實利率市場化在實踐中已經展開——在一些銀行界人士眼裏,已有這樣的共識。

  股市下跌,房市交投清淡。從去年開始,王女士的理財場所主要選定銀行。她把家裏的存款拿出80%來購買各類銀行理財産品。像王女士這樣的人並不是個案,她是將儲蓄存款變成理財産品的千萬銀行客戶中的一員。這支隊伍撐起了去年銀行發行的3000多款理財産品。

  “去年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不斷提高,銀行的資金也非常緊張,所以,理財産品的收益率相比之下就很高,吸引了很多存款客戶把儲蓄變成了理財産品。”一家國有大型銀行的理財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位客戶經理還透露,大銀行賣的理財産品比較多,對吸納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在資金緊張的時候,就以比理財産品收益率更高一點的利率拆借給資金緊張的小銀行,由此可以賺取“幾個點”的差價。

  中國銀行(601988)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三屆上海金融論壇上發表了他個人對利率市場化的看法。他認為,銀行的利率市場化在去年就開始展開了,去年銀行業發行了3000多個理財産品,“存款被理財化了”。

  民生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以來,從理財産品的利率較同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的角度看,存款利率市場化已經在事實上逐漸展開;同時,一段時間以來,貸款實際利率大幅上升20%多,在貨幣緊縮的情況下,貸款利率的自主浮動程度已經擴大。

  作為實踐中的銀行界人士,一家外資銀行的副行長也表示,關於利率市場化,其實各個銀行已經在實踐當中,銀行理財産品就是其中一個實踐産物,去年銀行從該渠道吸收了較大規模的資金;他同時認為,現在金融機構在發行金融債,金融債的發行其實也是一個利率市場化的表現。

  當資金收緊的時候,利率應該就會相應提高,這在金融實踐中有規律可循。但是,由於我國還未實現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特別是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所以,在資金收緊的去年,銀行的理財産品成為一種提高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市場“自發行為”。有業內人士稱,銀行理財産品客觀上適應了利率市場化的需求,但這並非有關監管機構針對利率市場化有意為之。

  單從理財産品這個角度來看,一些金融機構並不拒絕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哪怕是相對存款利率提高了幾個百分點。

  利率市場化與銀行利差

  據銀監會數據,去年中國商業銀行累計凈利潤達到10412億元。在一些業內研究人士看來,利差作為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過去一年,存貸款利差過大對整個銀行業“暴利”貢獻甚大,利率市場化可能會降低銀行的利差水平。

  對於存貸款利差過大導致銀行業“暴利”的看法,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此前面對媒體的提問時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對於實行利率市場化以後,銀行的利差究竟是擴大還是縮窄,目前也存在著不同的判斷。

  上述外資行的管理者認為,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有影響,但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也就是説存貸款的利差不完全是因為利率市場化造成的,他更傾向於認為銀行的利差是市場的流動性造成的,即如果流動性緊張,那銀行很容易就會把利差拉開,如果流動性放鬆,銀行想拉開企業也不同意。他説,他相信銀行業願意在央行的政策引導下去適應這個利率市場化,相信也會適應得比較好。這位外資行的管理者也許更多是站在大型外資銀行的角度發表的看法。

  曹遠征也認為,去年銀行的盈利水平提高利差放大,這個是宏觀政策緊縮的原因。

  但是依據以往的實踐經驗,利率市場化以後一般會引起如下連鎖反應:名義利率上升、銀行利差收窄、熱錢流入和本幣升值。

  航天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根據我國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採取的漸進式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尤其是國有大中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改善,進一步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基本成熟,對金融體系的運行不會産生劇烈衝擊。

  民生證券的報告也認為,目前金融機構無論是存款端還是貸款端,實際利率水平均已呈現出客觀上的市場化。在未來一段時間順勢而為,通過非對稱加降息收窄息差水平在有利於控制物價的同時適時利率市場化。

  在制度設計上,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推行,為防範風險,存款保險制度將有望同時展開。

  順序如何安排?

  對於利率市場化,市場呼聲較高的似乎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即放開存款利率上限。

  對此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個人認為應該先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然後再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她説,真正影響資源配置的是貸款利率,因為它牽涉到了一個企業在投資的時候用什麼樣的價格來獲得資金;存款利率影響的是居民的財富收入,因而這兩個利率作用是不一樣的。她認為,存款利率現在不宜上浮,因為受國際利率的制約,國際上的利率水平要比我們低,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有升值的空間,再加上中國經濟有很好的發展潛力,這些因素都會不斷地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對於存款的“負利率”問題,她認為,政府可以出臺定額保值儲蓄來解決負利率帶來的傷害。存款利率的上限沒有放開,同時也會迫使各個金融機構推出更有吸引力的理財工具、資産管理工具等。

  除了利率市場化本身,此項改革與我國目前一系列的金融改革順序安排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在談到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問題時曾提出過這樣的話題:就是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和國內金融改革特別是人民幣在境內利率的市場化,進而到匯率的改革和資本項目開放的先後問題。他説,國內的金融改革特別是利率匯率的改革、資本項目的開放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步子邁得太快,反過來會對國內貨幣的穩定、人民幣的穩定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這裡面就有先和後的問題。在前行的過程當中,順序安排方面的有序推進,非常值得關注。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認為,資本賬戶流出項目的開放和匯率的市場化應該先於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最重要的一環,但沒有用更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和更大的流出型資本賬戶的開放,存款利率上限的開放會引起更多的熱錢流入。綜合各種因素來看,他認為,應該先加大開放資本賬戶(尤其是流出項目),匯率市場化其次,最後開放存款利率上限。

熱詞:

  • 利差水平
  • 理財經理
  • 利率匯率
  • 利率水平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暴利
  • 銀行理財産品
  • 負利率
  • 存款利率上限
  • 自發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