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外資機構為地方債唱對臺戲 四大行稱風險可控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地方債務從今年4月開始陸續進入償債高峰期,部分地方政府卻曝出缺乏償債資金,而且債務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的消息。與此同時,機構也唱起了對臺戲,德勤昨日發佈報告稱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基本可控,雖然存在著潛在風險,但並不會演化成大規模的壞賬。而在上周彭博新聞社還剛剛表示,中國銀行業低估了收入增長放緩可能導致貸款人償貸能力減弱的風險。

  德勤、彭博觀點相悖

  近年來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亂象叢生,一邊是地方政府的債臺高築,一邊是民間金融氾濫、影子銀行大行其道。國內外專家一度非常擔憂中國的金融風險問題,甚至有專家稱中國可能將出現系統性風險。2011年整個銀行業都在嚴格控制、清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如今2012年已經3個月過去,地方債務陸續進入償債高峰期,機構對於地方債風險的觀點也出現了針鋒相對的對峙。

  德勤中國在昨日發佈的《2012年中國銀行業十大趨勢與展望》報告中預測,由於地方政府建設性債務暴漲在2008年下半年之後,因此以2到5年的平臺平均還款期計算,融資平臺的真正還債高峰在2011年到2013年。根據國家審計署報告,約5.6萬億、近53%的地方債務將在這段時間到期。德勤認為,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基本可控,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雖然存在潛在風險,但並不會演化成大規模的壞賬,不良貸款中可疑類貸款和次級類貸款佔絕大多數。

  這與一週前彭博社的觀點顯然相悖。彭博社3月底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的銀行向地方政府提供的存量貸款中約有20%屬於分類錯誤的情況,這些銀行低估了收入增長放緩可能導致貸款人償貸能力減弱的風險,可能導致銀行不得不增加貸款損失準備金,並向地方政府尋求更多擔保。

  此外,香港大學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行政總裁邵啟發也在本月表示,中國債務危機仍然存在,雖然因為是由國家政策而非市場主導,尚有空間解決,但惟有內地及本港經濟存在隱憂。

  四大行稱風險可控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或許從上市銀行年報中可窺一斑。關於外界普遍關心的地方平臺貸款問題,上市銀行基本都給出讓人滿意的答案。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末,工、建、農、中四大行平臺貸款餘額分別為6800億、4298億、3997億、3949億,共計1.9萬億。四大行均表示絕大部分平臺貸款現金流有覆蓋,風險可控。中行表示地方平臺貸款餘額都有所下降,尤為注重現金流的覆蓋;建行政府融資平臺相關貸款(包括基建類貸款以及租賃及商務服務業貸款)的不良貸款餘額半年環比下降2億元;工行稱去年平臺貸款現金流全覆蓋的比例為90.4%;農行真正逾期的平臺貸款也只有10億元。

  然而,經濟增速放緩對國內銀行資産質量的影響也在數據上顯現出來。根據監管部門此前公佈的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279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了201億元,不良貸款率也由三季度末的0.9%上升至1%,不良貸款長期保持“雙降”的格局終被打破。上市銀行的數據同樣印證了這種變化,多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量和不良率均有反彈。由此看來,地方債風險是否可控,恐怕仍非短期能回答的問題。

熱詞:

  • 地方債務
  • 可控
  • 外資機構
  • 融資平臺
  • 上市銀行
  • 德勤
  • 地方政府
  • 償貸
  • 貸款餘額
  • 不良貸款餘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