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期,銀行業的高利潤引發各方爭議,究竟是什麼原因支撐著銀行業的暴利?在銀行業利潤普遍高增長的背後,如何通過改革使銀行業暴利讓利於民,讓利於中小企業。面對今年更為複雜的經濟形勢,銀行業應該如何調整保持健康發展呢? 3月28日騰訊財經邀請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做客博鰲系列微訪談,對“銀行業暴利”進行了深度的解讀。
郭田勇表示,自己並不贊成銀行業”暴利”的説法,企業究竟利潤率多高算是暴利並沒有一個學術上的界定, 但也希望也希望以此反推金融改革的繼續深化。
息差收益向來被認為是銀行高利潤的主因,但也有網友質疑,歐美現在的存貸利差比中國還高。對此,郭田勇表示,從學術角度看,比較銀行的息差一般用凈息差(NIM)這個概念,它是指銀行利息收入減去利息支出後與銀行生息資産的比值,中國這一比值並不是最高的。目前中國銀行業凈息差水平在3%左右。從國際比較看歐美等發達國家凈息差水平比中國高,如美國、意大利的長期平均凈息差在3.98%、3.49%,而亞洲國家和地區凈息差水平普遍比我國低得多,如日本、泰國、台灣的凈息差水平分別為2.3%、1.97%和1.5%左右。我國的凈息差水平雖不是世界最高,但是不低,更主要的是銀行信貸在我國的資金配置中佔主導地位,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才形成了我國銀行業的高盈利。
他建議,為了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未來銀行業準入門檻有必要進一步降低,包括溫州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綜合實驗區也將在此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在前期試點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未來更大幅度地引入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中小銀行、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使銀行業能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另一方面,銀行業暴利背後,往往帶來的是員工的高福利高待遇,郭田勇對此也進行了調研,他認為,就銀行內部而言,其收入差距或者説兩極分化還是比較嚴重的。未來從銀行的內部管理和績效考核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爭取能夠更準確地衡量各級員工對銀行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