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産能過剩"老病"為何頻發 新興産業該如何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14: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陳 及 首都經貿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宋頌興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

    牛海鵬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産能過剩一直是近年來中國産業發展的“痼疾”。無論是屬於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製造,還是屬於新興産業的光伏太陽能以及被認為屬於鋼鐵業中高端産品的硅鋼,均被業界認為“産能過剩”。據工信部先前的統計,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産能過剩超過1億噸,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同比增長20%左右;水泥産能過剩近3億噸,在建水泥生産線超過200條,新增産能超過2億噸;鋁冶煉行業産能利用率僅為65%左右,在建氧化鋁、電解鋁産能仍達560萬噸和200萬噸。

    【名詞解釋】

    産能過剩:有人認為“供大於求即為過剩”。也有人認為,供大於求有兩種狀態:第一種是供給略大於需求,第二種是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的狀態。“略大於”是指除滿足有效需求外,還包括必要的庫存和預防不測事故的需要,這種過剩本身並不是什麼禍害,而是利益。且適度的産能過剩,對於産業轉型升級也具有積極意義,一方面對淘汰落後、結構調整形成了必要的市場競爭,有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健康機制;另一方面,適度的産能過剩將使消費者受益。後一種狀態──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才是過剩狀態。這點又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總供給為一定時間裏總需求相對不足,另一種是總需求為一定時間裏總供給相對過剩。

  話題一

  過剩是既成事實?

    按照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在公開場合中的説法,中國甚至有95%的産業出現了産能過剩。但實際上,目前業界對於産能過剩仍沒有一個統一界定。那麼,在標準不一的情況下,中國是不是真的存在産能過剩問題?

    宋頌興:部分産業確實出現了産能過剩的局面。一般來説,一個産業要有一定的産能儲備,以作為短期供需變化的緩衝。上述意義上的産能富餘,屬於正常合理的經濟現象。不過,有些産業具備很強的擴張衝動,以至於産能儲備超出了上述意義上的限值。如現在的鋼鐵行業,需求萎縮、鋼價下跌、利潤下滑,鋼鐵生産主業幾乎陷入全面虧損,出現部分龍頭鋼企轉而發展“非鋼”産業的現象。

    陳及:中國多個行業存在産能過剩,已經是公認的事實。而且,這是一種絕對的産能過剩。以往,儘管我們處於經濟高速增長之中,但事實上一些産業總供給還是大於總需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供大於求是站在經濟全球化的角度來講的。而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外市場逐漸萎縮,中國的出口貿易逐漸走弱,導致産能過剩的局面更加凸顯。另一方面,中國的內需市場也不景氣,導致過剩産能在國內外兩個市場都得不到有效消化。這種情況,在國際貿易上則表現為行業內的多個企業為了謀求出口,壓低了出口商品的價格,而這又反過來導致貿易摩擦的增加。

    牛海鵬:可以説,産能過剩是産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最淺顯的意義説,企業只有生産出超過預計銷量的産品,才能靈活應對可大可小的市場需求,保證市場的充足供應。但從中國這幾年的發展來看,部分産業過剩乃至嚴重過剩已成事實。這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等産業中。

  話題二

  4萬億投資是催化劑?

    有觀點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央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是導致産能過剩的主因。但國家發改委曾駁斥稱,“産能過剩在刺激措施出臺前就是問題,並非刺激之後的副産品,信貸擴張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産能過剩,但不是主因。”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老問題頻現?

    宋頌興:産能過剩的具體原因,不同的産業需要區別對待。有些是政府因素佔主導地位,有些則是行業行為。前者以鋼鐵等重工業為代表,後者以光伏等新興産業為代表。鋼鐵産業的發展,緣于地方政府過度倚重重工業對於GDP的提升;此外,前幾年,4萬億投入基礎建設,也需要鋼材與水泥等建材,這種政府主導的投資決策,進一步催化了鋼鐵産業的擴張衝動。

    新興産業過剩,更多的原因在於對市場形勢産生了一定的誤判,一擁而上,忽視了很多潛在競爭者。

    陳及:産能過剩反映的是一個體制問題。中國多個行業存在重復建設的現象。如汽車製造業、鋼鐵企業等,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稅收以及當地就業,片面加大資金投入。在消費不振的情況下,通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無異於引鴆止渴。如這一部分投資不能有效地轉化為需求,那麼隨著産能的擴大,供需兩端的鴻溝將被繼續拉大。

    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存在這種狀況。只不過因為金融危機的緣故,這一矛盾會集中出現。

    牛海鵬:至於産能過剩的原因,首先在於地方政府。鋼鐵、化工及投資大、收益高,帶來的稅收顯而易見,這能為地方政府增色。其次,過剩産業的門檻往往比較低,技術能力要求相對不高,相對於風險較高的金融投資,很多産業資本還是喜歡進入這些領域,尤其是,“無處可去”的資本也會進入這些領域,加劇過剩。再次,從保證社會穩定的角度看,客觀而言,過剩産業確實能提供很多就業機會,這是過剩産業不捨得“下馬”的原因。

  話題三

  如何破解過剩難題

    2004年以來,抑制産能過剩一直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在2005年11月和2009年8月還曾就産能過剩問題舉行國務院常務會議,十部門聯手遏制産能過剩。但是,相關舉措的效果始終有限。

    宋頌興:儘管行業過剩局面的形成,各有各的具體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國內市場機制不夠完善。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運行不應該完全被政府指揮著走。第一,市場經濟的投資決策,不應該完全按照政府意願;第二,企業應該以利潤為主要目標,對業界動向分析要全面完整;第三,在市場經濟下,産能過剩多出現在個別企業身上,全行業很少出現産能過剩。

    因此,應該繼續建設和完善市場經濟。在以市場為基礎的前提下,政府充當管理者的角色,為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與必要的法律支持。

    陳及:事實已經證明宏觀調控並不能很好地解決産能過剩這一由來已久的問題。中國行政式的抑制産能的政策思路在於,既然産能過剩,那就應該降低行業信貸供給,調整存量,控制新增量。但事實上,而在這樣的宏觀調控中,環保、土地、金融等政策更加傾向於哪一類企業,被淘汰的又多是哪一類企業,從現實中我們並不難得出結論。我們觀察到,目前産業結構中,出現産能過剩的多是國有企業。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都在信貸上有更大優勢。而且,部分國企在擴張時不受預算約束,導致重復建設的産生。

    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應該承認,市場固然可能出現産能過剩,但企業和市場也具有自由調節的空間和能力。所以,政府應該對競爭性行業放手,並降低稅負,完善基本社會福利制度。只有讓人們敢於消費,才能消化掉富餘的産能。

    牛海鵬:如果不考慮任何外力的作用,惟有“市場之手”才能解決産能過剩。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相關部門調控産能過剩的努力。不過,問題在於,從目前的效果看,行政調控確實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有“越攪越亂”的擔憂。而從政策層面看,合理的産業投資規劃,或能為解決過剩産能助力。

  話題四

  新興産業該如何發展

    “政策扶持─快速發展─産能過剩─綜合治理”,與其説是怪圈,不如説已經成為中國産業發展的“正常”現象。如今,新興産業的發展模式正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有了傳統産業的前車之鑒,在發展新興産業方面上應該如何吸取教訓?

    牛海鵬:從企業角度看,新興企業應盡可能制定長遠的戰略,而不能僅僅短期著力,即企業需要有良好的戰略思維,同時注重企業的創新,尤其是技術上的創新,以提高産品的創新力度,並最終為市場所接受。從政府層面看,雖不鼓勵直接進行干預,但可以適時、適地地進行引導。

    宋頌興:應該看到,目前政府已經意識到要調整經濟結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7.5%的經濟增長目標,為這一産業結構調整留下了較大的操作空間。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落後的産能將逐漸被淘汰,而能夠適應市場競爭,依靠生産力提高而不是粗放式擴張的新興産業將獲得很大的生存優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淘汰落後産能,不斷兼併重組的過程中,政府仍要確保市場本身的競爭機制。很多時候,國有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傾斜,可以依賴其規模兼併業內其他企業。國有企業應該有進有退,避免無序低效的産業兼併。

    陳及:目前最能夠消除産能過剩的行業,主要還是完全競爭行業。自由度較高使利潤競爭空前激烈,能夠促使企業自由調節,充分創新。企業家千方百計地盯著好的項目,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獲得利潤。通過這種方式,落後産能不斷得到淘汰,新興産業不斷涌現。

    但在非完全競爭領域內,政府出臺新興産業規劃,會在具體執行的時候産生傾斜,給“尋租”留下了操作空間。

熱詞:

  • 産能過剩
  • 産能利用率
  • 鋼價
  • 老病
  • 新興産業
  • 中國鋼鐵
  • 尋租
  • 鋼鐵産業
  • 鋼鐵生産
  • 鋼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