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綠色經濟的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11: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CUBN記者 畢淑娟 北京報道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民革中央有關專家認為,走綠色發展之路,關鍵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絕不能走發達國家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如何在發展經濟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求得經濟發展,關鍵的關鍵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傳統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狀態下解脫出來,走一條低碳環保的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存在的障礙

  近30年來,我國雖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但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危機、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為此國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態建設與保護項目,提出了擺脫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的設想。但是受經濟發展階段和技術的限制,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機遇下,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沿著過渡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路途一路狂奔。同時,由於我國經濟總量巨大,通過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全球性的資源、能源危機與我國緊密相關。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發展和國際政治外交的迫切需要。

  專家指出,在綠色發展的框架下審視我國的經濟發展,可以發現,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障礙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以GDP為主的經濟發展觀仍主導著各級政府,使我國經濟社會總體仍在拼資源、拼消耗、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褐色經濟的軌道上發展;

  二是對綠色經濟投資不足。根據統計數據,2010年我國投資最多的是房地産行業,佔當年全國投資的23.84%,農、林、牧、漁業的投資僅佔1.6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佔9.22%,對廢物回收、節能降耗等投資則微乎其微;

  三是沒有把將自然資源與環境消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造成虛高的GDP和低質量的經濟增長。目前,在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核算所扣除的中間投入僅限于産品投入,沒有包括經濟活動過程中的各種自然資源和生態投入,也無視經濟過程排放各種廢棄物以及過度開發等不適當行為對自然環境功能質量所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四是節能降耗雖成為國家發展目標,但在各級政府工作中仍是軟指標,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一項在26個省136個縣進行關於中國農村政策效果調查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十項農村政策中,村幹部認為價值最低的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政策;

  五是對綠色就業支持不足。綠色就業是指那些不破壞生態環境、有利於節約資源、能源的部門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包括森林旅遊、廢物回收、生態建設與保護及降低污染等行業。這些行業創造就業的途徑、就業潛力以及政策支持等等,目前亟待解決。

  破解發展難題

  綠色經濟可以推動節能減排,有效地利用資源,擴大綠色産品的市場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對綠色産業的投資,增加綠色就業,進一步強化政府節能減排約束。針對綠色經濟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一是加快推動和實施綠色核算,將自然資源和環境損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為GDP做減法,體現經濟增長質量,用真實的國民財富指標衡量經濟發展,從根本上革除以追求低質量的GDP為目標的經濟發展觀,使我國經濟社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幾年前,我國曾試圖開展綠色GDP核算,但迫於各級政府對GDP的強烈追求以及技術操作性等原因而中斷。應以綠色經濟為契機,再度啟動和實施綠色GDP核算;

  二是增加對綠色産業(農業、能源、建築、水、林業)等部門的投資和政策支持。抓住綠色經濟發展帶來的契機,更加注重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增長點,更加注重傳統産業調整,改造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更加注重推動生産、流通、分配、消費以及建築等環節的節能增效,更加注重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

  三是大力發展旅遊業、文化産業等現代服務業,制定鼓勵政策,推動綠色就業。研究綠色就業範圍、規模和增長潛力,從公共財政支出、稅收、信貸等多方面鼓勵綠色就業,逐步形成以綠色就業代替褐色就業的良性就業增長機制。

  四是加強對政府部門綠色發展硬約束,使綠色發展成為各級政府的自覺行動。

熱詞:

  • 經濟發展觀
  • 綠色GDP核算
  • 綠色經濟
  • 綠色核算
  • 綠色産業
  • 經濟活動
  • 兩會
  • 廢物回收
  • 節能降耗
  • 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