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眾所周知,“央企重組”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A股市場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炒作熱點。曾幾何時,從滬東重機蛻變而來的超級大牛股中國船舶(600150)(600150,收盤價35.33元),再到航空動力(600893)(600893,收盤價15.31元)借殼S吉生化、中航電子(600372)(600372,收盤價25.87元)借殼ST昌河以及中航精機(002013)(002013,收盤價16.98元)獲注鄭飛公司……“十一五”期間,一連串的央企重組事件鑄就了一批又一批“黑馬股”。
白駒過隙。素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央企重組仍是當前又一個“五年”裏的焦點話題。根據國資委央企“十二五”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今後一個時期央企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5家央企控股公司實現了IPO,中國五礦和一汽集團等央企也完成了整體改制,兩家綜合性電力建設集團重組成立、樂凱集團併入航天科技(000901)、中商集團併入誠通集團以及國新公司接收華星集團開始發揮實質性作用……央企改革穩步推進並逐步進入關鍵時期。
“在前幾年經濟周期的繁榮階段,中央企業通過外延擴張迅速發展壯大;在嚴峻經濟形勢下,中央企業則更加注重內涵增長,更加依靠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來提高發展質量。”前不久,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部部長王志鋼向媒體表示。
那麼,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過程中的央企“十二五”時期又將迎來哪些值得關注的市場機會呢?
“十二五”期間央企重組將貼上新標籤
“十二五”着眼於“做優做強”
“在前幾年經濟周期的繁榮階段,中央企業通過外延擴張迅速發展壯大;在嚴峻經濟形勢下,中央企業則更加注重內涵增長,更加依靠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來提高發展質量。”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部部長王志鋼前不久向新華社記者表示。
自從2010年8月李榮融卸任國資委主任、王勇走馬上任以來,過去單純的央企數量等“硬指標”已經不再是當前央企改革的重要目標,但央企改革步伐非但沒有停滯不前,反而明顯加快。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國資委主導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持續推進,6家中央企業控股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中國五礦、一汽集團等中央企業完成整體改制;兩家綜合性電力建設集團重組成立,樂凱集團併入航天科技,中商集團併入誠通集團,國新公司接收華星集團開始發揮實質性作用……
早在2010年12月,結合央企改革發展實際,國資委就研究提出了中央企業“十二五”發展總體思路,即:圍繞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重點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五大戰略”,力爭取得新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資委的戰略規劃,着力點在於做強做優、提升綜合素質和主業核心競爭力上,而不是盲目追求規模擴張。
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看來,央企最大的變化不是規模擴大了多少、多賺了多少錢,佈局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質量的提高,更讓他印象深刻。
“有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這一年中央企業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暫緩和退出了不少項目,更多地依靠管理提升和技術創新,更加注重突出主業和做強做優。”彭華崗説。
據媒體報道,國資委目前正在制定一份“十二五”央企注資規劃,電力、軍工等行業的相關央企有望通過國資委實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獲得注資。而央企如開展戰略性資源海外收購、整體改制、承擔災後重建等政策性虧損、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等,也有望獲得國資委注資。
與此同時,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日前也向媒體透露,目前國資委已經研究起草了關於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中積極引進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透露,將採取以下措施發展實體經濟:一是加快推進央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擴大建立規範董事會的企業範圍,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二是繼續推進央企重組,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産業集中度。目前國資委已經制定了央企佈局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意見和央企 “十二五”轉型升級戰略實施綱要。三是加大科技創新考核力度;四是加強央企主業管理,嚴格控制非主業投資。五是鼓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産收購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目前國資委已經研究起草了關於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中積極引進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
科研院所或是央企重組重頭戲
“要推進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推進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進産業佈局向産業鏈高端發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推進産權結構向股份化、多元化、證券化轉變。”2010年12月23日,國資委主任王勇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
2011年6月,國資委下發《關於加強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也指出,進一步加強企業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開放共享,實現內外部資源有機結合;加大內部科技資源整合力度,着力解決企業科技資源分散、專業交叉重疊和技術重復開發等問題,完善創新鏈條,實現科技力量的有效協同;積極利用外部科技資源,通過合作研發、委託研發、並購等方式獲取創新資源。
結合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十二五”期間國資委主導的央企重組將是一個大範圍、全方位和深層次的多個行業提升計劃。而這個計劃實際上是整個經濟制度改革的過程,通過實施轉型升級,推進産業佈局向産業鏈高端發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通過推進産權結構向股份化、多元化、證券化轉變已經成為主要目標。
考慮到科研院所類央企數量多,但缺乏一個産業集團支持,同時又是科技創新優勢突出的領域,與目前培育新興産業有着緊密關係,比較一致的預期是今後科研院所有可能將成為 “十二五”期間央企重組的重點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央企科研院所共7家,下屬上市公司7家。從科研院所的整合歷史看,主要是合併方式為主,如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長沙礦冶研究院、上海醫藥(601607)工業研究院、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已分別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醫藥(600056)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等。
但是,考慮到科研院所被併入集團公司並不會對旗下所屬上市公司業績短期內産生顯著影響,因此這種合併方式對所屬上市公司也並沒有實質性影響。因此,對於科研院所下屬上市公司更應關注其潛在的資産注入預期。
實際上,今年2月10日,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與武漢市國資委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正式掀開了科研院所資源整合的序幕。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武漢市通信製造業資源整合、完善地方産業鏈與産業技術升級,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打造國際知名的一流通信産業集團。
“十一五”期間央企重組催生“黑馬”
三大途徑推進央企重組
眾所周知,自2006年開始國資委着手推動央企重組以來,重組已歷經多年。其間央企數量已由2003年的196家調整到2010年末的117家,甚至還提出了“十一五”期間調整到100家的“硬指標”。
實際上,從最初着手解決央企整體存在産業佈局和企業結構不盡合理、企業主業不夠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目前,央企在數量以及規模上在各行業已經凸顯一定競爭優勢。結合近幾年典型的央企重組案例來看,無論是以整體併入成為另一集團公司子企業的方式,還是採取部分合併重組的形勢都不外乎三種途徑:即合併重組、分拆重組、託管重組。
在各整合方式中,整體併入被廣泛應用於科研院所的整合過程中,實現産研一體化,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而業績較差、主業不突出的公司進行了非主營業務以及不良資産剝離後進行分拆重組;同時對於主營業務較為接近,實現企業集團合併,達到避免同業競爭、實現資源有效合理配置的目的;在整合重組過程中,既有産業鏈整合也有業務拓展擴張式整合。
説一千道一萬,央企重組對A股市場的影響才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對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對上市公司來説,資産重組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也要取決於集團公司的整合思路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模式。
作為國家大型企業集團的融資平臺,央企上市公司通常擁有部分優質資産,在資産整合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這些大型企業集團可以依託上市公司,通過資産注入等方式將優質資産實現證券化,並可以提高對上市公司的控股權。
央企重組催生“黑馬”
結合以往央企上市公司資産整合方式看,無論是通過收購母公司部分優質資産實現産業鏈資源整合、內生擴張,還是拓展相關業務外延,或者資産置換的蛻變,這些增強上市公司整體實力的重組都推動了相關個股股價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船舶、航空動力和中航電子等著名案例在內,近年來央企重組造就的A股市場階段性“黑馬股”多達十幾隻。其中,中航電子借殼ST昌河以最大漲幅373.6%卓絕群雄,中航精機獲注鄭飛公司後一度連續9個漲停也成為一段央企重組“佳話”,中國船舶的重組蛻變則在2007年超級大牛市中演繹出了藍籌股的“王者風範”。
其中,在産業鏈整合過程中,通過借殼S吉生化登陸A股市場的航空動力比較典型。2010年8月底,該公司披露了一份資産注入預案,擬向5家特定對象發行1.75億股購買預估值41.2億元的4項與航空發動機業務有關的資産。
上述重組過程中,實際控制人中航集團南方公司和黎陽航空動力100%股權和三葉精密80%股權,以及大股東西航集團擁有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有關預估值41.2億元的資産及負債注入航空動力,實現了産業鏈的進一步優化和整合。資産規模做大做強的同時盈利能力也顯著提高,復牌後股價也得以充分體現,期間最大漲幅高達92%。
另一種通過重組實現內生擴張的典型案例是中航電子借殼ST昌河。根據預案,ST昌河向中航工業收購其持有的上航電器和蘭航機電100%的股權,同時向中航工業出售全部資産及負債。公司將購買華燕儀錶80%的股權、千山航電100%的股權、寶成儀錶100%的股權、太航儀錶100%的股權、凱天電子86.74%的股權和蘭州飛控100%的股權,評估值合計為25.52億元。
上述重組完成後,ST昌河置換出原有汽車資産與業務,主業為航空機載照明與航空控制系統製造。
中航工業所屬主要航空電子業務的經營性資産及産品業務通過ST昌河實現上市,從而基本實現中航工業所屬航空電子板塊的整體上市,ST昌河也將全面進入航空電子板塊業務。在置入航空儀錶、飛行控制、慣性導航等重要核心資産後,ST昌河實現了華麗轉身,全力進軍航空電子領域,成為軍工領域的新興力量。
重組蛻變迎來新生的ST昌河,恢復上市當天實現了高達168.82%的漲幅,並在隨後一路震蕩上攻,重組復牌、恢復上市期間以最大漲幅373.6%成為央企重組史上一段絕妙“神話”。
縱觀近年來央企重組的各種案例,大多數重組個股都獲取了不小的漲幅,而在央企重組不斷深化過程中,這種重組“黑馬”顯然還將值得繼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