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能源局22日發佈了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生産能力41億噸/年,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煤炭産量佔全國的60%以上。同時要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發展大型企業集團;有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提升小煤礦辦礦水平。
我們對此點評如下:
産能規劃目標被超越的可能性較大。根據規劃,到2015年煤炭産能41億噸,增量來自十一五結轉3.6億噸,十二五新開工5億噸,建成投産規模7.5億噸/年,産量39億噸。2011年全國煤炭産量35.2億噸,10、11年新增的煤炭産量分別為2.7億噸和2.8億噸,目前山西在建産能6億噸,多數為礦井技改、13、14年將集中投産,陜西12年將新投産1.02億噸,新開工0.90億噸,蒙西十二五新增至少2億噸,新疆規劃産能3億噸。因此,我們測算在建産能超過10億噸,十二五産能目標可能會被超越。
運輸通道建設增加有效供給。如前述,産能超過規劃似難避免,但産量能否釋放取決於運力。蘭新復線(疆煤外運通道)、張唐鐵路(蒙煤外運通道)、山西中南部鐵路(呂梁至日照港)等三條重要的煤炭運輸大通道已分別於2009年和2010年開工,預計14年前後投産,煤炭運輸瓶頸將獲緩解,産量超規劃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規劃明確支持兼併重組,但時機仍需等待。規劃提出遵循市場規律推動煤炭重組,提高集中度,但如果按照市場規律的話,重組的時機並不成熟:行業景氣高、盈利高導致的重組成本太高是市場化重組的最大障礙。美國煤炭行業在1990-2000間五大煤炭企業集中度迅速由26%提升至51%,我們總結其實現的條件有三:煤炭産量達峰值、行業景氣度下降、機械化程度較高導致工效繼續改善空間封死,而我國煤炭業要達到這三個條件可能要到十二五末期,同時行政區劃的利益保護格局也是煤炭跨省重組的障礙。
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在前瞻性上遜色一籌。規劃在區域佈局上提出,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但這已經是資源開發現狀,2011年前8月,陜西、山西、內蒙古佔煤炭産量增量的92%,新疆另佔5%,增量向西部集中的趨勢逐年加劇。十一五規劃中則明確提出建設大基地、培養大集團、整合改造中小煤礦,並由此建成了20個千萬噸級大礦井,一定程度改善了煤炭供給的分散格局。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缺乏明確的前瞻性和指導性,基本是基於行業現狀的總結,沒有帶來新的預期,因此基於十二五規劃我們對煤炭行業的觀點無變化。
12年煤價平穩,看好內生增長確定的公司。基於我們的數據跟蹤,我們對13年後行業的供給釋放存憂。但從12年來講,山西小煤礦技改仍處建設階段,內蒙古、陜西的運力瓶頸仍制約産能釋放,全年供給增量將在2億噸上下,較11年供給彈性明顯減弱,將始於2012年7月徵收的澳大利亞礦産資源租賃稅對國際煤價形成的支撐,也部分抵減對進口煤衝擊的擔憂。需求面來看,1季度經濟尋底和季節性淡季疊加所決定的煤價低點預計年內難破,根據萬元GDP煤耗計算,假設GDP增速在7.5%—8%的區間內,煤炭需求增量在3億噸左右,供需維持弱平衡,煤價上下空間都不大。在此判斷下,我們看好內生增長確定的公司:潞安環能、盤江股份、蘭花科創、大同煤業。
風險提示:經濟落在增長下限且進口煤價低於預期導致進口量超過預期。
(安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