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前董事長與減持股東隱現關聯 新中基被立案詳情成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00年,前董事長劉一曾因隱瞞持有股東烏魯木齊三木實業50%股份而被證監會批評。2011年,劉一卸任新中基董事長一職後,烏魯木齊三木實業即開始大筆減持

  公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消息之後,新中基股價應聲大跌,21日,股價收于4.72元,跌幅4.84%;至22日,公司股價開于4.65元,幾經漲跌之後再次以4.72元收盤。

  綜合來看,對於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原因,業界的焦點集中在三個事項之上:預報2011年巨虧8.8億、股東持續減持及高管層動蕩不斷。為此,本報記者聯絡新中基諮詢上述事宜,公司相關人士稱,“我們收到的(證監局)通知與公告內容是基本相符的,只説涉嫌違法違規,但具體哪方面的內容不清楚”。而對於什麼時間段內可以有新的進展披露,上述人士稱“不清楚”。

  事實上,早在2009年新中基就曾被證監會責令整改,被要求的整改事項有四方面,分別涵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方面;內幕信息管理方面及信息披露資産完整性方面。

  上市一年主營大變臉

  對於此次被立案調查,多位市場人士質疑,新中基被立案調查與公司2011年預虧8.8億有著莫大(博客,微博)關係。

  記者查詢新中基上市以來的所有年報發現,2000年上市時,新中基是以養殖類企業出現在投資者面前,而僅一年之後,番茄加工就變成了主營業務。

  招股説明書稱,從1994年成立股份公司以來,公司一直是以農業、畜牧業作為主營業務,雖然番茄種植的業務也見諸招股書,但份量有限。而且,公司募投資金也是用於建設商品豬基地、肉牛基地及兼併一家肉類加工企業。

  2000年年報顯示,公司共有5家分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參股子公司,而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多屬於畜牧、種植。當年,新中基凈利潤約2714萬元,同比微增6.7%。不過,在這年的年報中對於2001年度的工作計劃,已經表現出了對番茄産業的濃厚興趣。

  到2001年年報,主營業務正式改頭換面:公司對自己的描述稱“以番茄加工及銷售為主”。且原有的畜牧養殖主業不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在2001年,公司反復論證後決定做大做強紅色番茄産業。而對於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則稱,建設年出欄6萬頭商品豬基地總投資4836萬元,截至2000年12月31日投入1800萬元,由於市場變化,不再增加投資。

  對於這種狀況,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楊兆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短期內發生主營業務的變化,説明公司在上市之初經營不穩定,不排除一定程度上存在虛假宣傳”。

  主營的大換血使得報告期內資産收購、售出頻頻發生。投資5000萬元增資擴股石河子開發區中基番茄製品有限公司,使該公司投資增至8150萬元,持股比例達到81.5%;補充流動資金5161萬元;投資5000萬元發起上海凱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參股設立新疆徠遠經貿投資公司;投資1700萬元參股設立新疆北新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新中基持股北新路橋2811.6萬股,2010年處置了其中的2800萬股,由此使當年度虧損數額得以減緩。);投資350萬元控股天津港保稅區天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新中基將旗下養殖畜牧類的相關業務做出了置換或置出。

  股東減持時機存疑

  變更主營業務後,新中基的凈利潤卻有較大波折。2002年,凈利潤約為3756萬元,2003年約為8203萬元,而2004年則約為5326萬元。而在2004年,工業佔營收比重達到83.83%,至2006年,工業營收佔收入比例進一步增至94.56%。2005年,新中基凈利再度下滑,約為4872萬元。

  不過,從大智慧顯示的新中基股價走勢來看,雖然上市以來股價走勢長期低於10元以下,但在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間,公司股價持續走高,股價最高漲至31.98元。而在此期間,公司股東持股數額相對穩定。

  而自2007年開始,新中基的主業開始預警,當年度,營收增長了30.45%,但凈利卻僅增長1.56%。

  2008年,新中基凈利潤出現虧損,虧損額度約為6622萬元;2009年,凈利扭虧,約為1986萬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 2316萬元;至2010年,新中基凈利潤大虧3.5億元,但報告期內,公司有4.4億投資收益。失去了投資收益的支撐,加上行業狀況不斷惡化,新中基2011年預報了8.8億元的鉅額虧損。

  除凈利潤虧損之外,公司的擔保情況也不樂觀。2009年,公司擔保總額約24億元,而擔保總額佔公司凈資産的比例為206.62%。至2010年,實際擔保總額佔凈資産的比例增加至224.67%。

  不過,在2010會計年度之前,新中基股東的持股份額一直非常穩定,做為發起人的烏魯木齊三木實業一直位列前十大股東之列,且持股數額數年間沒有發生過變化,直到2011年。

  2011年起,曾作為公司發起人的烏魯木齊三木實業開始頻頻將手中的股票變現。WIND顯示,重要股東二級市場交易明細中,新中基2011年共有四次減持,均屬於烏魯木齊三木實業有限公司,時間分別為3月30日,5月20日,8月31日和11月2日。四次分別減持約547萬股、483萬股、482萬股和483萬股;成交均價分別為10.03元、13.56元、8.9元和6.88元。參考市值共計約1.96億元。

  從新中基的招股説明書中可以看出,烏魯木齊三木實業公司是公司的發起人之一,上市多年來,由於定增、轉送等原因,公司持股比例及股東排名雖有所變化,但持股數額較為穩定,一直到2010年年報顯示,持股數量保持幾年不變。

  烏魯木齊三木實業為何在2011年大舉將手中的股票拋出?“(股東減持)這是個人行為,公司沒辦法進行評價”。新中基相關人士對記者説。

  前董事長與減持方隱現關聯

  自公司上市以來,新中基董事長一直是由劉一擔任,直到2011年。由於任期已滿,董事換屆選舉,董事長也由劉一變為曾超。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決議公告顯示來看,曾超有多年公務員背景,2008年起擔任五家渠中基番茄製品公司總經理,後進入董事會擔任董事。7月12日,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臨時會議決議公告稱,選舉曾超為董事長。

  進一步查詢可發現,在2011年不斷減持公司股份的烏魯木齊三木實業有限公司與前董事長劉一的任職經歷有契合之處,近幾年年報顯示,劉一曾在1989年至1992年之間擔任一家名為烏魯木齊三木實業有限公司的企業經理一職。對此,新中基相關人士稱,發起人烏魯木齊三木公司與劉一此前任職的烏魯木齊三木公司應屬同一公司。

  讓人玩味的是,從招股説明書顯示的情況來看,發起人烏魯木齊三木實業公司成立日期為1994年,而劉一在烏魯木齊三木公司任職時間則為1989年至1992年。對於這個時間差,上述新中基人士對記者稱,由於時間久遠,詳情不便查詢,但其同時猜測:“三木公司此前(1994年前)或許叫其它的名字,後來的公司應該是三木公司的一種延續”。

  而新中基與烏魯木齊三木公司的淵源,卻遠不止如此。招股説明書顯示,新中基設立時間是在1994年6月14日,而烏魯木齊三木公司則于1994年3月14日,則註冊地址都是烏魯木齊市五星路17號;而招股説明書中描述的被新中基吸收合併企業裏的華隆公司,發起人之一也為烏魯木齊三木公司。

  本報記者經過查詢發現,在2000年時,多家媒體曾公開報道稱,證監會對劉一予以通報批評,原因是一直持有股東三木公司50%股份未披露,且其親屬擔任股份公司財務總監,雖然股票發行前已免除,但財務報表及相關文件仍由其簽字,直到證監會調查後要求整改,才任命新的總會計師。

  種種信息交叉顯示來看,烏魯木齊三木實業的設立,似乎就是為了新中基。前董事長劉一與減持股東烏魯木齊三木公司關係如何?股東大筆減持時間與劉一離任時間如此契合是巧合還是另有它因?公司此次被立案調查是否與此相關?本報記者將繼續追蹤報道。

熱詞:

  • 新中基
  • 減持
  • 證監局
  • 立案調查
  • 招股説明書
  • 劉一
  • 證監會
  • 成謎
  • 主營業務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