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文化消費調研行系列①:電影票價,誰説了算?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1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繼廣電總局“電影票價限折令”引起輿論熱議後,兩會期間,導演張藝謀、馮小寧等6位政協委員在“加強對電影産業支持和整頓”的聯名提案中一致呼籲:電影票價——該降。關於電影票價的話題引發社會持續關注,有人認為這實為利民惠民之舉,票價當降;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價格調整的權利應該交給市場”。電影票價究竟該何去何從——

  編者按

  文化消費既是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産的最終環節。發展文化消費不僅關係到文化産業的發展,也關係到公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走近文化消費市場,走近每一個消費主體,剖析文化産品的內涵功效,探索文化消費領域的熱點問題——本版今起特開闢“文化消費市場調研行”系列報道,對文化消費發展中的新成就、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專題調研,以期為擴大文化內需、拉動文化消費有所貢獻。

  1 市場,“治高”也需“治亂”

  行人從電影海報前走過。/CFP

  一位影院經理向記者抱怨,最讓他犯愁的是兩件事:一件是好片子在黃金時段放映時“一票難求”,人山人海,排隊長龍見首不見尾,他苦於不能立刻提供更多的座位;另一件則是爛片子“一人難求”,“曾經因為預估某部片子放映效果不會太好,我們影院送出150%的贈票,結果上座率還不到50%。”

  從他的憂慮不難看齣電影票價調整的兩難局面——“供不應求時自然不會降,無人喝彩時就是送也沒人來。”由此可見,一是脫離了市場需求來談論降價是不現實的;二是所謂民眾的降價訴求,其實是“買便宜票,看好電影”。

  表面看來由電影院自行決定的電影票價實則是市場供需尋求平衡後的結果。一般來説,電影院根據進口大片、國産大片、普通電影和特種片四類分別設有基本定價標準,除了些強勢電影會在談判中約定最低限價。當然,不同電影院因其設備、服務的不同在票價上有所差別。

  “政協委員等人的降價提案可以嘗試,但票價終究要由市場決定。”在北京新影聯院線發言人高軍看來,票價既不能由政府主管部門強行規定,也不能由經營單位自作主張。“現在的電影票價肯定有下降空間,但銀幕數還是緊缺資源的情況下,下降過程較為漫長,而且一個‘降’字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現在電影票價市場混亂無序應引起重視,有的高得離奇,掛牌價標到180元、200元,個別票甚至被黃牛炒到400元;有的則低得離譜,團購票低的有一二十元,甚至部分特殊票只有2元、3元。”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認為,電影票價改革不僅在於“冶高”,關鍵要“治亂”:把高的降下來以維護觀眾權益,把低的漲上去以維護行業利益。

  以往經驗表明,一味限高會滋長市場投機行為:大片放映時,“黃牛”不惜徹夜排隊,將買來的“限價票”高價賣出,不僅影院利益受損,觀眾也並未受惠。同樣,不計成本的“低價”容易引發市場的過度打折、惡性競爭,也讓觀眾熱衷於“尋找更低廉的票”,反而不利於市場的穩定。

  “一些影院的低價傾銷行為目的是為了招徠人氣,犧牲了票房卻賺取更多如超市、餐飲等增值服務,實際上是影響了製片方利益;而且這種不公平、不透明的降價行為也增加了主管部門的統計監管難度。”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電影質量決定了票價高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認為,不同質量影片、不同放映時間、不同影院服務、不同收入人群間票價拉開距離是必然的,市場會對供求進行合理調節,也是電影票價體系不斷完善的必然。

熱詞:

  • 票價
  • 電影票價
  • 電影市場
  • 電影海報
  • 電影産業
  • 文化生産
  • 票價水平
  • 文化消費
  • 消費主體
  • 文化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