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楊群
包括家族企業在內的中國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最活躍的要素。然而,未來十年,不少家族企業都將面臨著一代退休、二代接班的問題。家族企業的權杖應該傳給誰?“二代”危機如何應對?民企發展能否續寫輝煌?近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論壇,就將關注重點鎖定在“接班危機”。
八成“二代”不願接班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企業發展也同樣需要傳承與交接。家族企業的管理權傳給子女,似乎是天經地義,但是否此選最為恰當?有調查顯示,中國當今成功的家族企業主,平均年齡52歲左右,也就是説,未來10年這批企業都將進入交接班時代。這一問題不但關係到一家家企業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中國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興盛與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品牌研究所所長余明陽教授,在其最近領銜的一項專題研究中,對182家中國傑出家族企業的“接班”問題進行了研究。這些家族企業都是在同行業排名前3位的優秀企業。調查顯示,在這些企業中,只有18%的企業家第二代願意並主動接班,有多達82%的“接班人”不願意、非主動接班。根據預測,未來十年將有80%的企業接班換代,其中又有80%的“二代”不願意接班,如果按照簡單的數學算法,那就可能有64%的企業出現“接班危機”。
調查發現,家族企業第二代儘管教育背景、從事行業、發展履歷各不相同,但某些特質確實具有共性。例如,他們受教育程度良好,大多有國外留學背景。54個樣本中,大多數“企業接班人”具有留學國外的背景,即使沒有留學,也在國內大學獲得博士、碩士、EMBA、MBA等學位,且不少畢業于名校。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優越,且父輩交往圈廣泛,耳濡目染使得這批企業家第二代大多見多識廣,有的從小養成“孩子王”的領導特質。
但與其出身“草根”的父輩相比,“二代”缺乏市場磨練,不少人大學畢業後進入企業擔任高管,在企業裏因其身份特殊,沒有過多壓力、委屈和磨難,也缺乏應逆境時的處事、處世經驗,不夠踏實。又因父輩創業忙碌,大多在下一代成長階段較少與其交流相處,從而使孩子養成了較強的自我個性,有些成長為抗壓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獨立性性格,也有些變成缺乏自我節制與妥協能力的人,往往與父輩形成傳承或互補兩種極端的性格走向。接班人中,大多數70後、80後出生,受網絡影響深刻。鍾情于“虛擬經濟”,對於網絡、電子商務、盈利模式、VC、PE等投資方式興趣濃厚,而對創辦實業、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等則興趣不足。
不願意“接班”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對嚴厲、小氣、事無巨細、自以為是的父輩不滿,有的是對傳統産業毫無興趣,有的是養尊處優慣了,不習慣被約束,有的是國外生活多年不適應國內風格。大部分接班者是被動接班,這批新上馬的接班人還面臨著“不變則市場不接受,變革則老爸與‘老臣’不接受”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