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紅酒收益跑贏巴菲特 錢生錢另類收藏逐個數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9: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島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永遠朝著最大化的利益前進!從2007年之前的股市瘋狂,到2011年之前的地産風雲,“資本”始終恪守著這一終極目標。然而這場資本遊戲正在逐漸改變著本來樸素的風貌,逐漸以“七十二變”的猴子臉呈現在世人面前。當傳統投資因為種種原因而日漸乏力的時候,各種充滿創意和個性的另類投資應運而生。

  這些投資永遠不會適合所有人,也永遠難成主流大勢,然而,必須承認的是,“錢生錢”的路子的確越來越多,資本的影響也開始泛社會化。

  有喜有憂,我們靜觀其變。

  “液體黃金”,不知何時起,紅酒在中國有了這樣一個別名,有人説這是歐美國家對於頂級紅酒的美譽,而在記者的採訪中,更多的紅酒藏家、炒家則認為這是紅酒在中國的“異變”。不管哪種解釋正確,國際高端紅酒市值的瘋狂上漲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投資渠道日趨多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青島人,開始關注“液體黃金”,由此也在青島引發了一場浩大的炒酒運動。從老少皆知的大小拉菲,到酒中之王帕圖斯,還有目前較少人知的紅顏容,世界十大酒莊的紅酒一時間雲集島城。

  藏者云云,然而記者接觸的人群中,鮮見實際意義上的收益者。“真金白銀獲益的紅酒買家很少,錢都讓代理商和莊家掙去了。”一名紅酒藏家這樣對記者説。

  記者探秘

  八大關“無名”會所扎堆

  這是八大關太平角五路旁的一棟老式別墅,原先是德佔期間一位要員的府邸,兩層的小樓盡顯歐式建築的優雅,走進別墅,一樓會客廳並不大,頂多可以容納十二三人,紅火的壁爐、歐式的餐會長桌,各式的大口杯、高腳杯,還有墻壁上各種與酒有關的黑白照片。二樓裝飾更為精緻一些,雪白的皮革沙發、面朝大海的咖啡吧,還有私密的對話間。整體來看,這裡更像是某位富豪的私人會所或者夏日別墅,一點看不出跟紅酒有什麼瓜葛。

  延伸閱讀

  2011年中國富豪"圈內事" 花錢只買黃金字畫

  野山參將進商品交易平臺 中藥材望試水期貨交易

  然而,當會所主人袁永傑拉開儲藏間的暗門之後,這座別墅才亮出了真正的“家底”。入眼的是一排排橡木酒架,上面擺放著流光溢彩的國際頂尖名酒,打眼一看,數量並不多,也就六七十瓶的樣子。“別小看我的紅酒,裏面最貴的一瓶就要20萬元人民幣,全世界存量不到三十瓶。”袁永傑告訴記者,因為紅酒的儲藏要求非常高,對於溫度濕度甚至酒架的材質都有特殊的要求,所以一般的紅酒會所藏酒量都不大,“我這間藏酒室花了十幾萬元才建成,有專人一瓶瓶地檢查紅酒的狀況並登記在冊,其中有的紅酒還需要定期翻瓶。”在袁永傑看來,有的酒莊動輒藏酒數百瓶甚至上千瓶,理論上雖然可行,但實際操作並不現實,“紅酒種類不同儲藏要求也有差異,如果真要建一座能儲藏上千瓶各類紅酒的酒窖,那投資可不是個小數目。”

  袁永傑説,隨著紅酒在國內越來越火,他的這個會所越來越大,現在已經變成了紅酒買賣、收藏的專業會所。“我們這裡實行的是會員制,會所也沒有任何名牌,純粹是圈裏人湊在一起玩酒的地方,新會員要有介紹人,對於身家和身份也有一定的考察標準。”袁永傑説,像這樣的紅酒會所,在八大關及沿海一線並不鮮見。

  市場發展

  紅酒“跑贏巴菲特”

  “最近二十年以來,紅酒的國際價格一直漲得非常厲害,尤其是從2006年開始,中國人開始關注紅酒市場之後,紅酒已經不是‘液體黃金’了,都成了‘液體鑽石’。”進口紅酒代理商王仲民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雖然已經出現了紅酒熱,但並沒有建立起成熟的紅酒價格機制,主要還是參照國際紅酒價格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標準體系,就是倫敦國際紅酒商交易協會價格體系。以拉斐為例,根據倫敦國際紅酒商交易協會的統計,1982年出産的法國紅酒拉斐,2006年至2007年價格為1.2萬至1.3萬元,此後一路攀升至4萬至5萬元,直到現在的8萬至9萬元。10年間的投資回報率高達857% 。而同一時期,黃金的漲幅僅為4倍。

  在瘋狂上漲的背後,同樣面臨泡沫的風險。在王仲民看來,國內的大多數投機者都還是以交易為主,只 買 不喝,但由於歷史和文 化 差異,國內紅酒投資跟風者多,懂行的少;炒作的多,收藏的少。“紅酒的紅火是暫時的,一旦泡沫破滅,炒作紅酒者將嚴重受創。”王仲民説,現在很多人都好買幾箱紅酒放著,誤以為跟白酒一樣也是越陳越值錢,結果因為儲藏不力導致變質,投資幾十萬元血本無歸,“這樣的事情並不少”。王仲民説,青島真正做紅酒做得好的酒莊、酒窖不是沒有,但只有很少幾家,“有的是直接跟法國列級酒莊和國外紅酒拍賣行挂鉤,有的是通過香港代理機構跟紅酒外盤對接,一天的交易金額就是數百萬甚至上千萬。”

  同時,也並非所有的紅酒都“跑贏”了巴菲特,在升值空間上,國內紅酒明顯乏力。“現在具有投資價值的大部分還都是國外紅酒,國內紅酒基本仍處於純消費階段。”對此1532煙酒公司的朱經理解釋説,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的釀造技術、設備和傳統都跟國外具有較大差距,更主要的是,國內紅酒製造産業還比較“年輕”,沒有建立起與國外類似的紅酒價格體系。“最近一段時間,拉菲也大幅跌價,國內紅酒投資形勢整體趨軟。”

  收益調查

  年賺百萬並非是夢

  收藏紅酒到底賺不賺錢?“賺錢是肯定的,但賺錢的也肯定是少數,甚至可以説是極少數。”袁永傑告訴記者,目前他的紅酒會所已擁有近百名會員,其中以喝為主的藏家佔了一大半,純粹投機炒作的頂多四成,但其中的確有不少賺錢的,但也並非是全部會員都賺到了錢,“有人藏酒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有人想賺錢結果賠錢了,或者賺到錢卻沒法套現的,各種情況都有。”袁永傑説,目前在國內實現紅酒套現一般是兩種途徑,一種是本人自己尋找代理公司或其他渠道,將紅酒投放市場,但這種方式比較少,對客戶個人能力要求較高;更主要的還是依託酒莊、會所套現。礙于制度,袁永傑不願透露會員個人信息,他告訴記者,他這裡的會員結構比較單一,“他們從事行業並沒有太集中的領域,其中以有歐美留學、工作和生活經歷的人居多。”袁永傑説,目前國內紅酒投資能否賺錢,關鍵還是看是否有套現渠道,而紅酒基金、期酒交易等在國內還是方興未艾,“據我所知,有人投資期酒,一年能賺數百萬元。”

  有賺有賠才是正常的市場結構,在不少人大談紅酒致富的同時,有人也提出了善意的警告。“不管投資什麼,都是有風險的,紅酒也並非穩賺不賠。”中糧酒莊負責人李軍帥告訴記者,從整體趨勢上來看,紅酒的確是極具投資價值的商品,但也應該對其風險性有一定認識,“在2011年下半年之前,紅酒基本上是只要買進就能賺錢,但現在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李軍帥説,紅酒市場首先跟國家匯率關係密切,一旦匯率有個風吹草動,紅酒市場立刻就會給投資者“顏色”瞧瞧,“最近幾年匯率變化非常頻繁,對紅酒市場的影響也非常大,但這都是非市場性調整,誰都説不準怎麼變。”

  歐債危機也同樣對紅酒市場産生了巨大影響,“現在紅酒市場的主流産品是法國酒莊紅酒,正好處於歐元區,所有歐元一貶值,法國紅酒也跟著降價。”劉軍帥説。

  風險調查

  島城酒莊四年增百倍

  “現在青島專營紅酒的酒莊,已經不下二百家了。”青島葡萄酒博物館館長王琪范介紹説,尤其是從2008年開始,青島的紅酒市場就開始進入一個“爆炸式”的發展期,從紅酒酒莊數量上來看,2008年的時候,青島的紅酒酒莊也就是三兩家,而在短短的四年裏,這個數量就暴漲了百倍,而從紅酒銷售量來看,也呈現大幅度遞增,“根據我們的統計,2011年紅酒銷售量就比2010年漲了50%左右,而前兩年也基本保持這樣一個漲幅。”之所以在2008年出現一個爆炸式的增長,王琪范表示,這跟一些大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始涉足不無關係。“2008年之前,紅酒市場的主力還是個人藏家,其中不少都是海歸派;但後來投資渠道多元化,有的企業甚至投資公司開始關注紅酒市場,流入紅酒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大,紅酒市場才真正火了起來。”

  而大型機構帶來的大筆資金,也造成了島城紅酒市場的巨大泡沫。“2010年春節,小拉菲在青島售價還不到2900元,今年春節就漲到7900元,這麼個漲法也就在中國才可能實現。”紅酒藏家王先生告訴記者,特別是一些高端紅酒,在中國的漲幅明顯高於同期的國際漲幅,這就很説明問題。

  對於青島的紅酒市場,經營紅酒會所的袁永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國內藏家將白酒收藏的一套照搬到紅酒上來,自身根本沒有國外生活經驗,甚至連喝什麼酒該用哪種杯子、適合佐哪一種餐品都搞不清楚,就冒冒失失地炒作紅酒,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紅酒準確來説不應該跟黃金並列,雖然它也是一種炒作商品,但更接近於中國的古玩、字畫,其中具有很濃厚的文化意味,不了解紅酒文化就去收藏或者炒作紅酒,即便是偶爾賺到一筆錢,長久來看也是有很大風險的。”

  炒藥材 像炒股票低進高出

  早晨9點多,專門做冬蟲夏草生意的老王如往常一樣,首先打開電腦,登錄中藥材天地網,查看近期中藥材價格漲跌走勢,以及各藥材産地的産量預測,"中國中藥網、中醫中藥網……網上類似的中藥信息網很多,但我一般還是選擇這個網站,因為這個網站做得更像股市。"

  像股市,但又不同於股市。這是中藥材投資者老王對於目前國內中藥投資市場的扼要評價。近幾年,隨著中藥材的價格翻番、莊家炒作、産地天災,加上國內物價飛漲、物價部門重點抑價,中藥材産業早已褪去了"清湯寡水"的舊容,變成了一鍋沸騰的中藥湯水,一個個泡沫破裂的同時,一個個泡沫又在形成……

  業界傳聞:一棵野山參兩年賺370萬"聽説過野山參的傳聞吧?"一見面,老王先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在業界瘋狂流傳的例子。這個例子的主人公有名有姓,身份説法不同,最多的説法是同仁堂藥店的一名採購員。兩年前,這名採購員在給藥店買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棵正宗的野山參,就傾其所有,花30萬元買了下來,轉眼兩年過去了,原本30萬元的野山參如今已漲到了400萬元。這名採購員靠這筆錢炒作藥材,資産越滾越大,後來成了中藥材市場裏的大莊家。

  類似的故事也並非全部是傳聞,不少人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著中藥材的確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某海參專營店老總鄭先生(化名)就曾向記者講述他所經歷的一件事情。"那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南方買到幾塊犀牛角,當時就磨成了粉放了起來,總共也就一小塑料袋。"鄭先生告訴記者,當時這幾塊犀牛角的市場價格也就是幾萬元,然而放到現在,這一小袋犀牛角粉身價已經翻了不知道多少倍,其價值遠遠超過了同重量的黃金。"現在這袋子犀牛角粉我只用過兩次,一次是自己家人需要使用,另一次是外地某名企業老總,打聽到我這裡有犀牛角粉,出高價要收購,但我沒有全部賣給他。"鄭先生説,當時那名企業老總打算出60萬元收購這袋犀牛角粉,但鄭先生沒有舍得出手,只以8萬元的價格賣給了這名老總一小撮兒。對此,鄭先生表示,這袋子犀牛角粉他是打算當做傳家寶來看待的,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會全部出售。

  無論是兩年身價翻幾番的野山參,還是價超黃金的犀牛角粉,或實或虛,在眾人的眼中,藥田里長出來的已經不是一棵棵藥材,而是亮锃锃的金條。一種狂熱的中藥投機心理已經甚囂塵上。而在股市、樓市及大宗商品持續低迷的狀態之下,這似乎成為了不少有産者轉移投資方向的 "救命草",大批遊資的進入,使得中藥材投資越來越向"投機"發展。

  市場調查:冬蟲夏草變身中藥黃金"産量越來越少,價格能不漲嗎? "在記者採訪當中,減産導致供需失衡,成為了冬蟲夏草變身"中藥黃金"的唯一原因。青島某制藥廠的中成藥代表劉健告訴記者,冬蟲夏草最近幾年價格之所以瘋狂上漲,歸根結底就在於一個原因——"無法人工培育"。"現在全國每年冬蟲夏草的産量是80噸左右,這還是當地政府嚴格控制挖採的量,如果不控制,早就挖光了。"劉健説,當初他曾到青海蟲草産地考察,當地藥農曾告訴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冬蟲夏草可以説滿地都是,一人一天挖上幾百根不成問題,當地人就連做菜都用冬蟲夏草,可後來冬蟲夏草就越來越少,現在一個人忙活一天能挖到二十根就算是很好了。

  中國冬蟲夏草網的數據也在佐證著商家的"減産説"。該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受氣候影響,2011年西藏蟲草産量較去年減産了5%,受玉樹地震影響,青海蟲草産量也減少20%到30%。目前,青島本地市場的冬蟲夏草價格已漲到了歷史最高點,四十頭左右的冬蟲夏草市場售價已達到三十多萬元,而三十頭的價格更是在六十萬元左右。前不久,市南區金門路派出所就曾破獲一起入室盜竊冬蟲夏草的案件,一把小小的冬蟲夏草最後核定案值就高達十幾萬元,這不光讓辦案民警吃驚,就連作案者也嚇了一大跳。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供需關係失衡已不是蟲草價格猛漲主要因素,遊資的身影也在蟲草的供應鏈上若隱若現。"現在哪個開蟲草店的,手裏不存著幾十斤蟲草,這能叫囤積嗎?我覺得不能。"老王在青島擁有兩家冬蟲夏草專賣店,他向記者透露,僅他手中就存有數百萬元的冬蟲夏草,而如果以目前市場價格折算,這批冬蟲夏草的身價就會再漲上十倍。"真正的投資者,都是常年駐紮在拉薩,在每年5月份新蟲草上市的價格低點大量買入,然後存到春節前出手,利潤最高能到200%。"老王説,現在買賣蟲草的分為兩路人,一類是大老闆、有錢人,拿他的買賣來説,有幾個常客,每年都要買上幾十萬元的蟲草自用;另一類就是投資者,他們將冬蟲夏草看做股票,新貨上市時收貨,等待高價時再拋出。

  投資冬蟲夏草真的神奇嗎?難道不愁買進無法賣出嗎?對此老王解釋説,冬蟲夏草跟一般草藥有很大不同,一個是産量少、滋補性能強,另一個就是作假難度大,所以在市場上出貨是非常容易的,"如果你進的是田七,想自己出貨就很困難,人家要看年份、成色,作沒作假;可如果換成冬蟲夏草,出貨難度不大,多少有點渠道,跟專賣店或藥店有聯絡,就很容易出貨。"老王説,這也使得冬蟲夏草成為了中藥市場裏的硬通貨,有"中藥黃金"的美譽。

  市場影響:中藥材炒作走病態之路

  瘋狂的不只是冬蟲夏草一味藥,瘋狂的是整個中藥材市場。從2010年開始,整個中藥材市場都處於一種不安定的亢奮狀態當中。從最常見、數量巨大的鹿角草,到傳聞連續三年絕産的田七;從處於壟斷狀態的阿膠,到市場上日漸稀少的東北雪蛤,可以説,隨便拿出一樣藥草來,都可以想想出近幾年中藥材價格的病態之路。

  東阿阿膠,原本很平常的一味滋補品,如今已經成為了保健品行業中的 "國酒茅臺"。2004年前250克裝的阿膠價格才賣60元左右,但由於近年來主要原料驢皮資源的日益稀缺和價格上漲,還有工人等成本的上漲,導致阿膠價格上漲。東阿阿膠青島代理商孫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漲價行動也已經開始了,根據廠家的通知,從3月份開始,東阿阿膠産品零售價還將上調10%左右,250克普通裝東阿阿膠一盒零售價將破400元。

  對於近幾年的中藥材價格暴漲,台東盛大方圓藥房的中藥師郭師傅對記者表示,將中藥材當做商品來炒作本身是不道德的。"中藥材跟股票、黃金不一樣,這是用來治病救人的東西,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如果拿中藥材進行炒作,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獲利,大多數人跟著遭殃。"對此,海慈醫院中藥科郭主任也表示贊成,郭主任表示,中藥之所以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低廉,而現在吃中藥治病甚至比吃西藥還要貴,對於中醫藥學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投資渠道"藥市"越來越像"股市"

  資本就像是一條嗜血的鯊魚,不可能放過如此瘋狂的中藥市場。從2009年至今,隨著股市、樓市的行情轉衰,大批資金開始流入中藥材市場,炒作之風盛行。"黨參高位震蕩 後市面臨選擇"這是中藥材天地網上的一則普通信息,"高位震蕩"、"後市"之類的行業術語,讓人一時間仿佛是在瀏覽股票頻道。而該網站甚至還整理出了 "綜合200指數"及中藥市場大盤走勢圖等更為專業化的炒作模式。"這個綜合200指數是我們家獨創的,主要是監測市場上最主要的200種主要中草藥價格走向,給投資者作為參考。"該網負責人告訴記者,類似的中藥信息網在國內很多,要做大做強,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這樣的信息網也方便了如老王之類的投資者。"我現在主要是通過信息網獲取藥價變化,然後打電話給安國的藥棧,可以買現貨也可以買期貨,當地的藥店同時負責給我們這些會員出貨,整個過程跟做黃金差不多。"老王説,跟一般的投資品最大的不同是,做藥材買賣,是"做空不做多","什麼東西稀缺了,出了問題了,比如説查出假藥了、産地受災了,我們就盯著進貨,過不了多久肯定價格大漲。"用老王的話來講,這更像是在投機,而不是在投資。

  並非是人人都可以玩這場圍繞著中藥的輪盤賭。"中藥材的水很深的。"祁州中藥材藥劑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承友告訴記者,投資中藥材首先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尤其是當下中藥造假情況嚴重,很多沒有眼力的投資者都因為假劣藥材而血本無歸。其次還要具有一定的資金,特別是初期交易,充足的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後期建立信任之後,很多就走現金了,一般都是把訂金交給藥棧,然後由藥棧出面買現貨或者期貨,最後按季度或者年度結算。"

  炒書畫 只要買對不怕買貴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一幅幅大家名作屢創天價拍賣紀錄的當下,"亂世藏金,盛世藏畫"這句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企業家、富二代、暴發戶、投機者、土地主……各路人馬匯集一堂,大家都秉持著"只要買對,不怕買貴"的理念,用大把大把的鈔票,吹皺了書畫收藏這池如鏡的 "春水",演繹著悲喜交加的眾生百態。"早先沒有錢的時候,那才是真正書畫收藏;現在錢都涌進來了,就成了純粹的投資!"青島拍賣中心劉志偉經理這樣説。

  規模:

  百億資金團涌入書畫

  説起青島的書畫收藏,在國內也是排得上號的。"青島名家輩出,老的有馮憑、張傑三、蔡醒廬等幾位,年輕的有陶天恩、張白波等,畫作都能在國內叫上號,加上很多大家比如蘇伯群、范增、張朋等都在青島定居,所以青島的書畫收藏一直比較熱。"對於老的書畫收藏傳統,從事收藏行業近30年的楊老滿是懷舊情懷,在他的口中,過去的書畫收藏才是陽春白雪,如今只能算是下裏巴人。"以前沒有投資一説,看見喜歡的東西買回去,一般就沉在手裏幾年幾十年,就算是市值漲上十倍,藏家也不會輕易出手,權當是給子孫積福了。"對於現在的書畫投資,楊老感覺已經低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那麼多資金注入書畫市場,其實不是好事,什麼人都來買畫,買回去連看不看,放家裏等著畫家作古,然後再拿出來換錢,這樣的人手裏的書畫再好、再多,也不能叫收藏家,頂多算是個文化商人。"楊老説,隨著近幾年書畫投資的升溫,找他掌眼、諮詢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很多人他都是看不上眼的,但礙於人情,還是點撥一二,"書畫投資對個人藝術素養要求很高,大多數人是不適合涉足的,但最近幾年書畫市值的確大漲,惹得很多人以身犯險,這是有很大隱患的。"

  那目前島城投資書畫收藏的規模到底多大?雖然還沒有官方權威統計,但青島的收藏協會數量之巨,多少可以窺見其龐大規模。"尤其是這幾年,全國的收藏市場都在持續升溫,加上拍賣會上書畫作品屢創天價,青島搞書畫收藏的人就越來越多了。"楊老告訴記者,目前青島註冊的書畫協會就多達上百個,每個協會最少百八十人,多的四五百人,除了在冊的收藏人士,還有很多手握大量現金的低調巨富,"這類人我估計也得有幾百人。"

  "以前搞收藏的,很多都是沒錢的人,為了個人愛好,砸鍋賣鐵買字畫;現在搞收藏的,手裏沒有幾百萬根本不行,加上這兩年樓市、股市都不景氣,很多企業老闆、炒房暴發戶都轉到書畫市場上來了,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青島天麒閣拍賣行總經理趙連群告訴記者,現在青島做書畫投資的流動資金少説有上百億的規模,"這還是保守估計。"

  回報:

  兩幅畫8年賺回一套房"正常的收藏買進賣出週期一般會有兩三年,因此行情不會出現眼下這種短期暴漲的局勢。眼下這種短期暴漲顯然是投資行為而不是收藏行為。"青島拍賣中心的劉志偉告訴記者,在太平盛世,沒有任何一種投資品的回報率會超過書畫作品,"2003年之前,再知名的書畫作品拍出個幾千萬,就已經令人咋舌了;現在看看,隨便一幅大家的代表作都能拍出上億的天價。"劉志偉告訴記者,現在書畫作品已經進入了"億元時代",其背後不乏炒作和投機的因素。

  就拿青島的本土書畫為例,青島本土畫家張朋的畫,在本世紀初一平尺頂多賣到四五千塊錢。可現在看看,張朋的代表畫作一平尺賣到四五萬元不成問題,就算是一般作品,也能賣到兩三萬元。"當初張朋大師住在黃臺路,2003年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跟他住得比較近,就向他求了兩張畫,其中一張還是猴子,都是大尺幅的,現在拍賣行給估的市值在100萬以上,相當於賺回了一套房子。"書畫商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從書畫收藏到書畫投資是一個必然趨勢,雖然現在書畫市場上的確存在著贗品、炒作、量産等諸多弊端,但投機資金的涌入,客觀上促進了書畫市場的繁榮,"以前畫畫不賺錢,很少有人學畫;現在畫畫賺錢了,自然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書畫藝術。"

  渠道:

  拍賣勝壓過傳統畫廊"現在做書畫投資的渠道主要還是拍賣行和畫廊兩大渠道,其中畫廊應該是書畫投資的主要渠道,但青島比較特殊。"青島天麒閣拍賣行總經理趙連群告訴記者,去年12月份,他們組織的一次秋季書畫拍賣(秋季是業內説法,並非特指秋季),當日成交總金額高達1200萬元,這在全國範圍來看,也是屈指可數的。"大體上來分,拍賣行一般是古代、近代書畫流通的主要渠道,而畫廊一般是現代書畫作品的流通渠道,兩個渠道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趙連群介紹説,從目前情況來看,青島的畫廊發展比較乏力,不但不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就連省內的濰坊、淄博等文化底蘊較為深厚的城市也不如,"像濰坊地區,不光是畫廊數量比青島多,而且做得好的畫廊一年就能賺幾千萬,青島大部分畫廊經營還是比較慘澹的。"

  "其實真正懂畫、愛畫的圈內人,還是傾向於畫廊消費;選擇到拍賣行買畫的,投資者居多。"島城一家藝術品投資公司負責人宋女士打了一個比方,畫廊與畫家的關係,就類似于經紀人與明星的關係,畫家一般都需要簽約畫廊,通過畫廊對自己的畫作進行宣傳;而畫廊則是畫家的第一投資人,他們在包銷畫家作品之前,也要對畫家的藝術造詣進行評估。"從回報率上來説,畫廊投資的回報率其實更大,往往是短期之內成倍回報。"

  其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昌樂路曾一度聚集了二十多家畫廊畫店,"當時一些畫廊不講規矩,開始制假售假,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青島畫廊從那時候開始一蹶不振。"宋女士説,曾經紅極一時的昌樂路畫廊街,如今已風光不再,有的畫家甚至還以通過畫廊賣畫為恥。"其實,畫家還是離不開畫廊的,從投資者角度來説,從畫廊選擇投資對象,其實回報率還要比拍賣行高。"宋女士解釋説,畫廊一般多是現當代書畫作品居多,其真實市場價值還沒有充分體現,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創作者的精心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更適合做長線投資。

  風險:

  千萬投資換來一張廢紙

  自從書畫投資日漸升溫,就一直未能擺脫贗品的陰影,這也讓許多書畫投資者血本無歸。"去年青島請了故宮的幾位專家來鑒寶,結果市民拿過來的九成九都是贗品,這就很能説明問題。"作為青島的資深"掌眼",楊老告訴記者,書畫投資並非是人人可做,巨大的回報背後則是莫測的黑洞,"水很深,掉進去就是血本無歸。"

  2010年,楊老曾應邀到我市一知名企業的總裁家中鑒寶。"當時他把東西拿出來,嚇了我一跳。"楊老説,那是一幅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的帖子,是"只聞其名未見其形"的神作,如果是真品的話,可以説是價值連城、宇內無二。可是當楊老仔細甄別之後,最後還是做出了是贗品的判定,"簡單來説,筆法、章子、落款甚至紙都做得很真,但那個墨不是這名書法家慣用的墨。"楊老説,當時這名企業家是托香港的熟人,從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後人手中直接買來的,花了3200萬元港幣,"當時我看那個人一點也不心疼,後來在一次拍賣會上,我又看到了那幅帖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手裏的那幅贗品。"

  "千萬不能把書畫當成股票那樣買賣,否則吃虧的最後還是自己,要知道,‘書畫有靈,天地共鑒’。"楊老語重心長地説。

熱詞:

  • 紅酒文化
  • 畫廊街
  • 巴菲特
  • 收藏市場
  • 跑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