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讀:北京廣州等地大蔥價格暴漲,10元錢僅能買兩根大蔥,大蔥的風頭蓋過豬肉和雞蛋。大蔥價格飆升,是供不應求還是有人囤積炒作?是什麼原因導致北方産區大蔥種植面積下降?怎樣才能走出農副産品生産忽多忽少的供求怪圈?
中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10塊錢能買到什麼?這是最近在網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而在各種答案中間,有一個讓人意外的是:只能買到兩三根大蔥。
元旦前後每公斤5元,現在每公斤10元,上海本地大蔥價格3個多月時間整整翻了1倍。北京目前大蔥批發均價也上漲到了每公斤7元,比去年(2011年)同期的每公斤1.2元上漲了將近5倍。有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北京的一些菜市場,兩根中等大小的蔥需要6塊錢,這和網友所説的,10塊錢只能買兩三根蔥的説法相符。而一斤大蔥的價格,可以買到兩斤雞蛋。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大蔥價格暴漲,部分一級經銷商大賺了一筆。僅僅3個月時間,一級經銷市場的價格就翻了5倍,甚至有經銷商從中賺取了1000萬元,少數經銷商還有囤積炒作的跡象。流通環節中一層一層的加價,正是讓大蔥的價格急速地增長的原因之一。
而大蔥漲價更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今年山東等北方産區的大蔥種植面積減小,同時,再加上天寒、病蟲害等原因,北方市場的供應緊張,也導致南方的大蔥成為全國的重要供應源,這也是大蔥價格上漲的根本因素。
種植面積的減少,以及天氣和病蟲害的原因,是大蔥供應短缺的直接因素,但是真正讓大蔥價格高過雞蛋的,是流通過程中的層層加價。老百姓能夠買到價格便宜的菜,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便捷和經濟的交通網絡。如何減少流通環節,切實降低物流過程中各種不正常的費用,應該是控制大蔥以及其他蔬菜價格大幅飆升的有效手段。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發表他的觀點,李國祥表示,種植面積減少和惡劣天氣是導致蔬菜價格大幅波動的主要因素。
李國祥:每一次價格大漲以後,往往給農民的一個信號是可能種蔬菜大蔥要賺錢,接下來農民就可能會盲目發展,等到他們把大蔥種下來的時候,可能市場價格又會跌到谷底。等到掉到谷底,農民以後再不敢種的時候價格可能又會大漲。生産大起大落,價格劇烈波動,使得農民有的時候不敢種菜,有的時候又會一窩蜂的都去種菜,這反映了我們國家現在農業小生産與社會化大生産的嚴重不適應,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四措施助解決農産品價格劇烈波動
怎樣才能走出農副産品生産忽多忽少供應的怪圈呢?李國祥認為這個問題並不難。
李國祥:國家對於生産大起大落、價格劇烈波動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農超對接發展的流動基礎設施。這些政策目前見效不大,我們國家要在鞏固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想出更好、更加有針對性的、符合我們現在市場和農業生産發展特點的新政策措施。基本思路一個是要進一步加強産銷對接,這是解決小生産和大生産矛盾的基本要求。第二個,要想辦法把農業生産穩定住,不要讓農民一下子不敢種菜,一下子又一窩蜂的種菜。第三個是發展物流,現在我們的農産品運輸有的省是單程運輸,成本很高,盲目的運輸、現貨運輸成本高,這會影響到蔬菜的品質。第四個是要在城市集中的消費群體裏多增加消費環境,讓消費者能夠買到及時的、好的、價格便宜的蔬菜。
在大蔥的價格組成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流通環節中的成本。根據一些媒體的報道,在流通過程中大蔥的價錢是成倍增加的。這樣的不斷加價是否會對種植大蔥等作物農民收入的增加産生不良影響,甚至導致他們減小種植面積?李國祥指出,市場主體雙方信息不對稱,農民信息滯後導致市場出現供求缺口。
李國祥:農産品生産是有一個週期的,不像工業品早上看到價格上漲,晚上讓車間機器開足馬力運轉,第二天就能供應市場。農産品有一個生産週期,有的農産品生産週期還比較長,所以不能短時間內解決市場供求缺口。
李國祥認為,除了從政策層面各方面增加對接農業生産以及物流方面的穩定,還要打擊遊資的炒作行為,加強市場監管。
李國祥:現在農産品的炒作不像前幾年那麼普及,但是每當商人發現市場某種農産品供求偏緊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控制貨源,減少市場可供量,增加它的儲備,從中謀取更多的利潤。每次供求緊張,商人都會從中謀取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