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2年的3月,內地上映三部香港電影,風格差異極大:先是文藝片《桃姐》開始,再是動作片《大追捕》接力,最後是小資電影《春嬌與志明》殿後。許鞍華關注人文,彭浩翔沉迷遊戲,而周顯揚則直追香港電影最熱火朝天的風骨,盡皆過火、儘是癲狂,這句當年《紐約時報》批評香港電影的話語,是對香港電影最有創造力部分的表揚。
在內地電影市場票房不正常了整整一年之後,觀眾的欣賞力必然已經淘汰了眾多“偽大片(比如《戰國》)”,或者是一些不靠譜的小成本。會將視線轉向嚴肅認真的誠意電影身上,是電影觀眾對於市場正常的調整。所以,業內人士多預測,2012年將是香港電影的重新繁盛一年,而《大追捕》則將打響“港片回潮”的第一槍。不論故事情節還是演員實力,周顯揚導演、杜致朗編劇的《大追捕》都堪稱近幾年香港電影少有的佳作,結果可能很多人猜到,但是講述故事的過程卻很有特色。
《大追捕》講述了一個警察與兇犯博命相爭的故事,張家輝扮演的王遠陽與相隔20餘年的兩樁命案有關,任達華出演的落魄警官則負責尋找證據將他緝拿歸案。與傳統警匪片不同的是,《大追捕》加重了懸疑驚悚成分,類型上是獨樹一幟的警匪驚悚大片。從張家輝出演的變態殺手王遠陽刑滿釋放開始,影片就沉浸在一片緊張氣氛中:知名音樂家暴死街頭,相隔20餘年的兩樁命案卻産生了聯絡,任達華等警察的追捕過程也是危機不斷,步步驚心。片中張家輝永遠似笑非笑的表情,已經成為標誌性的驚悚元素,編導就是要玩觀眾,這是香港電影最高光時期的手法,觀眾也能會意而欣慰。
香港電影一路走來,在90年代經歷了一系列打擊後一蹶不振,又經歷了03年的SARS,隨著一年內兩大明星的逝去,全體中國人生活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娛樂休閒方式正在漸漸失去原有的味道。15年過去,很多香港電影人北上,其中有部分人限于不思進取的騙錢狀態。但很多觀眾依然對香港電影懷有很深的感情,對香港電影界曾經的“愚昧行徑和不善行為”也直言不諱的加以反省反思,審視並調整做法與腳步,希望以此能幫助香港與內地合拍片走出困境。但當所有人都對內地市場這塊蛋糕開始幾乎毫無保留的讚美時,我們,至少我們觀眾們,會很高興看到還有一夥兒人還在堅持“香港電影”——這塊隨著歲月而逐漸走向枯黃的金字牌匾。不過,誰知道《大追捕》之後,就不會是這塊牌匾再一次閃耀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