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炸雞、涼菜、壽司……如今商場超市中現做現賣的食品越來越豐富,不少市民喜歡選購回家直接食用。但這些自製食品能否達到安全標準?是否讓人吃得安心?消費者普遍心裏沒底。近日,鹿城工商分局召開了全區商場超市現制食品工作會議,對商超現制食品提出了細緻監管規定。
據了解,去年底,鹿城工商部門對轄區14家從事現場制售食品活動的商場超市進行了走訪和調查,對各類現制食品進行了抽檢。結果發現,現場制售行為總體情況較好,但也有不少超市存在不規範的地方。
例如,有的超市制售食品的標籤與實際配料不符,甚至還虛假標注;有的超市現制油炸食品,用的炸油反復利用,未及時更換,這些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隱患。
鹿城工商分局食品監管科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此次對現制食品的從業人員、製作環境、包裝材料、廢棄食品處理方法等多方面都一一做了細緻規定。“例如,此次我們規定的商場超市的現場制售食品標籤,內容就必須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産者、食用方法、生産日期、保存條件、保質期限,缺一不可。”
此外,由於添加劑使用情況受到消費者關注,此次會議還特別強調了現制食品所用添加劑的問題。工商部門規定,所有商場超市內的現制食品都要公示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信息,並建立食品添加劑使用記錄製度。今後,消費者到商超購置現制食品時,其使用了何種添加劑,添加劑的品牌、名稱、生産廠家、生産日期、保質期等內容,都會在制售現場醒目位置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