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袋血漿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本報記者 白雪 崔麗
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沈進進帶來了一袋血的賬本,賬目細到3元、5元。
我國獻血率只有8.7‰,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數值10‰,由此産生的“血荒”困境令人憂慮。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8%的人不願意獻血是因為制度不透明,擔心血液被牟利。
老百姓疑惑的是,為什麼獻血無償,用血卻要花錢?以一袋血為例,血液從獻血者體內流出,歷經哪些流程,耗費多少成本,才能流入用血者的體內?今天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沈進進為中國青年報記者算了這筆詳賬。
第一個賬目是免費的。沈進進説,在我國任何一個省份,人們只要獻過血都能享受一定量的免費用血。比如江蘇是不滿800毫升,獻一還三,超過800毫升終生免費用血,直系親屬等量免費。有3%~5%的人血檢測指標不合格,血液被廢棄,但其本人仍可享受相應的免費待遇。
未獻過血的用血者可能更關注第二個賬目。沈進進説,血庫血液的來源是免費的,但血液採集、分離、檢測、運輸、保存等費用卻必不可少。
首先,血液採集的成本費用,包括血袋費用(平均35元左右)、紀念品費用(15~25元不等)、耗材費用(試管、消毒液、繃帶等費用,約5元)。此外,採血場所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為獻血點必須設在鬧市區,房租費每年在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獻血場所必須有空調以及各種設備,每天電費就需數十元。
血液採集回來後,要進行檢測,包括血型、轉氨酶、乙肝、丙肝、梅毒、HIV的檢測,而且要用不同的試劑、不同的醫生檢測兩遍。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收費標準,血型、轉氨酶、梅毒檢測兩遍需要66元。乙肝、丙肝、HIV的檢測兩遍全用ELISA方法需要150元,一遍用ELISA、一遍用核酸檢測,需275元。
也就是説,如果按照收費標準,檢測費用要216元~335元。沈進進説,血站由於是集中檢測,費用會有所降低,但由於要求全自動檢測,設備的購置費、維護費、試劑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核酸檢測的試劑成本就達100元。
接著産生的是血液儲存運輸費用,如專用儲血冰箱和專用運輸車。血液的製備分離需要專用設備。
算到這裡,按物價部門規定,病人使用200毫升一袋的全血(包括各種血液成分的血液)的費用220元,賬本上的支出和“收入”已經倒挂了。
沈進進説,國家明確血站是公益性的衛生單位,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所有收入上繳財政,所有支出列入財政預算。
唯一可能降下成本的地方在於,如果獻血者一次獻血300毫升,或一批次多人檢測、運輸,血站的成本會降低。
國家還為未來用血預留了空間。沈進進説,一袋血的220元裏還要劃出一些作為換血基金,這個比例大約是10%(22元),由財政專戶存儲,專款專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獻血後用血人數的增加,還血費用將會越來越多。沈進進説,目前他所在的鹽城市在財政專戶累積的還血基金已有1000萬元,如果不建立基金,獻血者免費用血政策到時不能兌現,將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另外,為了讓公眾積極參與獻血,220元中的5%(11元)作為專用宣傳基金,用於宣傳材料的印發、媒體宣傳、公益廣告的發佈等。
用血除了涉及血液費用,醫院還要收取交叉配血費(每次50元)、儲血費用(江蘇標準3元/100毫升)、首次輸血病人定血型65元、多次輸血病人抗體篩查50元、輸血前經血液傳染病指標檢測(首次)100元等等。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是基層醫務人員回答醫改問題,在百餘家國內外媒體面前,“血荒”的賬本是第一個提問。沈進進就這麼3元、5元地算賬。沒有記者表現出不耐煩,一個年輕的女記者埋頭記錄,生怕漏過了任何一個條目、每一元錢。
沈進進説,臨床用血緊張現象始於2010年,2011年更加嚴重,一些大中城市由於只保證急診用血,對手術用血嚴格控制,造成許多急需手術的,比如一些癌症病人沒有血用。有的家庭為了讓家人早日得到治療,到外邊花錢雇人獻血,使已經消失的血頭、血霸死灰復燃,給用血安全帶來隱患。
在他看來“血荒”主要是供需矛盾,但去年一些負面事件使公眾對公益事業産生了信任危機,“老百姓們有誤會,有疑慮,那就一定要説清楚”。
“人們心裏不缺愛,缺的是理解和信任。”沈進進説,作為一個基層醫衛人員,他所能做的就是用最實在的例子和數字説話,“只要把每一元錢的去向説清楚了,不用喊口號,老百姓也會理解”。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