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英國經濟學家哥爾柏把徵稅比作是個“技術活兒”,形象地稱其是“如何拔最多的鵝毛,聽到最少的鵝叫”。而近年來我國徵稅不時引發“鵝”叫聲,關於“饅頭稅”、“加名稅”、“月餅稅”、“加班稅”等稅收徵管細節問題的爭論接連不斷,《人民日報》曾發文稱2011年是公眾“稅感焦慮年”。
正在召開的今年全國兩會上,關於減稅的呼聲也不絕於耳。繼日前媒體報道人大代表黃細花建議加班費免徵個稅、政協委員楊元慶在分組討論會上指出高增值稅致國內商品比國外貴之後,3月9日《南方日報》的消息又稱,政協委員李竟先提出對饅頭、麵條等生活必需品應免徵增值稅的建議,對此,許多網友跟帖表示支持,並希望減稅範圍能進一步擴大,從而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很多專家指出我國稅收結構存在間接稅與直接稅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稅收收入總量中來自流轉稅的收入佔比為70%以上,而來自所得稅和其他稅種的收入佔比不足30%。財經專家高培勇説:“這些數字告訴我們,當前我國稅收收入的70%以上是間接稅,而間接稅作為價格的構成因素之一,通常可以直接嵌入商品售價之中,屬於可通過價格渠道轉嫁的稅。”由此可見,間接稅的稅負轉嫁,是我國稅收徵管不時引發“鵝”叫聲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具有直接稅性質的個人所得稅稅負的不公,儘管自去年9月1日起,我國上調了工薪所得個稅免徵額,但這並未改變工薪階層是我國個稅納稅主力軍的格局,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個稅分類徵收形成的制度性不公問題,未能在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以家庭為主體徵稅的制度性改革上邁開實質性的步伐,因而主要靠工資收入維持生計的普通勞動者的稅負痛感還是很重的。
無論是在間接稅還是直接稅徵收中不時引發的“鵝”叫聲,實際上都是在催促我國要加快稅制改革的腳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個稅制度設計不合理形成的稅負不公問題,為普通老百姓減輕稅負,使稅收徵管重點向富裕階層轉移,做到“拔最多的鵝毛,聽到最少的鵝叫”。(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