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正是因為媒體時常“炒作”,很多食品問題才被發現或揭開蓋子,監管者需要耐心傾聽。
3月7日,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對記者表示,不贊成媒體對“致癌牛奶”等的過度炒作,還反問:“你説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3月8日《中國青年報》)
“致癌牛奶”是不是“太嚴重”,這個問題太專業,至於説“吃幾噸”、“吃幾年”才可能致癌,這種問題上還是不要輕易打保票的好。
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然而它也不是吃了就能致癌的,需要一個積累過程。當然了,如果確認“致癌奶”只能是一個孤案,既不會廣泛存在,也不會捲土重來,過去就沒事了,確實沒必要“炒作”。問題是拿什麼讓公眾相信?拿監管的公信力嗎?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太多的食品安全問題都不是監管部門發現,更不是監管部門揭開的;並且“三聚氰胺捲土重來”的故事也一再上演,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相信它就是孤案?如何相信它不會捲土重來?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還有,監管上出了問題,且問題頻發、氾濫的現實之下,監管者不思自責,反而火氣十足地指責媒體和公眾不懂得“吃幾噸才致癌”的專業知識,豈有此理?官員同志不要忘了:正是因為媒體時常“炒作”,很多食品問題才被發現或揭開蓋子,作為監管者需要耐心傾聽。馬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