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收購”美國銀行? 林春平玩笑開大了
如果不是他自己宣稱,“以6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大西洋銀行,改名為新匯豐銀行”,之後,迅速被推舉為溫州市政協委員,“林春平”這個名字在溫州商人群體裏,還是寂寂無名。
但是,短暫的風光之後,泡沫終會破滅:林春平的“破冰之舉”基本上已被證實為一場“國際玩笑”。
6日,瀟湘晨報收到美國特拉華州政府的回函確認:林春平的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在特拉華州沒有金融牌照,並不是銀行;此外,特拉華州也沒有大西洋銀行,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與大西洋銀行之間也沒任何關聯。
◎回顧
今年2月份,溫州商人林春平宣稱自己斥資6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大西洋銀行,隨後更名為“新匯豐銀行”並於2011年11月11日試營業,每月盈利七八十萬美元。
經國內媒體報道後,林春平一“購”成名,被譽為溫州民間資本在金融業左衝右突10年卻未有結果的一次破冰之旅。林春平迅速被推舉為溫州市政協委員。在2月溫州兩會期間,“中國春平集團”整版廣告強勢登陸溫州主要報紙。
國外
真相一
特拉華州“大西洋銀行”不存在,“新匯豐銀行”根本不是銀行
林春平沒想到的是,人們對於溫州商人“收購”美國銀行一事,表現出了濃烈的興奮。
瀟湘晨報的記者最先求證發現:在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和特拉華州政府網站上根本查不到林所收購的“銀行”。之後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華僑從特拉華州政府稅務局調來的數據發現,“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産居然為零,也就是説,林春平“收購”的所謂的銀行,只是一個影子。這位華僑分別給美聯儲、美國儲蓄保險委員會、特拉華州銀行監管處、美國特拉華州公司註冊處等部門發了電郵,他們都一一回信證實。華僑痛心地説:“這是一場國際玩笑,一場騙局。”
6日,瀟湘晨報收到美國特拉華州政府的回函確認。回函上稱,“根據特拉華州州務卿辦公室公司處以及特拉華州州立銀行管理處獲得的信息來看,這家公司(美國新匯豐聯邦財團)在註冊地特拉華州沒有獲得從事金融業務的批准。這家機構沒有資格在特拉華州從事銀行業務。”這封信還澄清了收購雙方並沒有關聯。“沒有信息證明二者存在任何聯絡。此外,我們能證實,特拉華州政府沒批准過大西洋銀行和大西洋儲蓄銀行作為銀行機構存在。”
此外,美國特拉華州政府的來信中,還附上了“新匯豐”的年檢單和報稅單。據美國認證協會北京代表處專業人士劉超余解讀,這份報稅單顯示,2012年2月26日是新匯豐的首個納稅日期,納稅額是常規納稅額的最低限度75美元,年審費為50美元,一共125美元,總資産為空白。
國內
真相二
“幾十億産值的大集團”註冊地不明,在溫州只有3家小公司
人們不會忘記,2004年,一個叫做曾昌飚的溫州商人宣稱“整體承包朝鮮第一百貨大樓”,在國內外也被炒得沸沸颺颺,當年9月13日,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深入朝鮮調查發現,這是一個騙局。於是,曾昌飚迅速被公眾“忘記”。所幸的是,曾昌飚的“承包”案例沒有造成很大的國際負面影響。而林春平的“收購”案,其潛在的負面影響正在慢慢發酵之中。
此前,林春平曾對中國網的記者宣稱,“在沒有這個銀行之前,誰知道我一年做幾十億的産值?”
然而事實是:林春平挂名董事長的“中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連林本人也説不出“在哪註冊”。溫州市工商局、溫州市國稅局的網站上都只有“溫州春平麗泰米業有限公司”這樣的名號。
7日上午,人民網記者向溫州市稅務部門查證:林春平在溫州註冊成立的3家公司,“都是小公司”,企業創辦以來,總納稅額為434083元(國稅部分)。其中,納稅額最高的是溫州雙頻實業有限公司28萬元,春平麗泰米業有限公司的納稅額是149873元。當然,不排除林還向海外註冊的公司繳納了相應的稅金。
昨天下午,記者發現,中國春平集團的網頁已經無法打開。(綜合瀟湘晨報、人民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