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期有些微博找出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報紙,其中那個時候就在呼籲調控房價。不過,一直到2010年,多數時候是“越調越漲”。然而就在去年1月份,溫總理振臂一揮,“國十條”出臺。財政部、稅務局、住建部、央行等中央職能部門,各地方政府都紛紛響應,其規模、其力度堪稱史無前例。
但時過一年,有些地方政府就撐不住了,佛山率先站出來説要放鬆調控,很快夭折。無有獨偶,蕪湖也跳出來表示要給“限購令”松鬆綁,但也沒有成功;成都暗自放鬆限購被迫公開澄清。有媒體報道稱,住建部某領導已發話,與中央政府調控要求不符的地方政府“微調”,露頭就打,絕不允許地方政府在房地産調控上唱反調。
但有人就指出,想露頭的遠不止佛山、蕪湖,還有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躍躍欲試,而鋻於中央三令五申強調,救市可能胎死腹中。
這種説法並非是空穴來風,從地方政府對政策的解釋達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就能探知一二。上海此前對過去舊的政策給出新的解釋,被市場指為變相鬆綁,隨即被叫停。昨日,主流財經媒體幾乎眾口一詞地在顯眼的位置刊登了上海樓市限購更加嚴格,戶籍家庭中如果和父母共有一套及以上房産的成年未婚子女,將被禁止再買第二套房。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而上海房管局昨晚緊急回應稱,對此前下發的政策文件,少數區房地産交易中心解讀有誤。筆者的一位朋友得知此事後,第一反應就是“費解”,“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會在理解上有錯誤呢?令人費解。”
實際上,我也有同樣的困惑,如果真是理解有誤,我倒想問問:限購令執行了一年左右,怎麼現在才發現理解有誤?那是否意味著一年來,很多地方都是在執行著“誤解”的調控政策?為何當初制定政策實施細則時沒有具體約定?
無論最終如何解釋,都與地方政府想暗自為樓市鬆綁脫不了干系,下發具體執行措施不排除故意留點變通的餘地,試探社會反應,行則用之,不行則歸咎於誤解。
因此,中央不斷重申樓市調控要嚴格執行,到地方政府頻頻玩起文字遊戲,暗示了地方和中央在樓市政策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