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央早已提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那麼體現在施政實踐中,就是更多地著眼于制度建樹。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曬出了一張“民生大單”,每個人都不妨去尋找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數據和事實。
去年,困擾人們的物價、房價終於出現轉折,這是令大多數人感佩的。個稅起徵點提高,每個月的稅確實少交了點。口袋裏收入略增的,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8.4%和11.4%的增長感受就很明顯。欣然于每月養老金多了點,發現是“連續第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結果。“解決了639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免除3000多萬名農村寄宿制學生住宿費”,農民的負擔少了、心裏舒暢了。
那麼今年呢?報告有新的具體承諾,比如,“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50公斤分別提高7.4元和16元”,農民會高興。一些大城市開展“PM2.5等項目監測”,市民會欣慰。教育經費終於佔到GDP的4%,家長多了盼頭。實事求是地説,這樣一個大國,要樣樣作具體承諾並不現實,讓每個人都得到具體利益、感受很明顯也有難度。關鍵就是要致力於建樹面向13億民眾輸送利益的體制機制。
中央早已提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體現在施政實踐中,就是更多地著眼于制度建樹,最終建立起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顯然,這樣的制度是系統性的,要比具體的某項優惠措施更管用、更持久、更實惠。如果制度設計最初,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全體人民對受益的感受就很明顯。
從今年的報告中,我們看到了這個系統性的制度正在成形:從帶薪休假制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農業補貼制度等等諸多已有制度,到正在建的生態補償機制,再到將建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等等。如果能夠著眼于“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頂層設計全部建立,就會源源不斷地給全體人民輸送利益。
民眾的切身利益往往因時勢變化而停滯甚至受損,原因在於缺乏制度護佑。因此,制度的建樹更會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落到實處。(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 喬子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