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蘋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值錢的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可謂一路高歌。在2011財年的前三季度,蘋果公司在中國的收入超過88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6倍。
然而它的麻煩卻出在IPAD上。這個蘋果支柱産品第二代IPAD2生産了4000萬部,第三代IPAD3將生産6500部。
隨著一家名為的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蘋果公司遭遇空前的商標危機。
這家瀕臨破産的中國大陸公司聲稱,自己是IPD在內地市場的合法主人,並向蘋果索賠四億美元。
目前部分城市的IPAD産品已經下架,整場糾紛對蘋果造成的損失目前尚難逆料。
有人説,蘋果正在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但平心而論,相較于輸死一搏的唯冠,蘋果出路更為寬廣:一是可以通過談判繼續收購商標,二是將官司戰線拉長,將唯冠拖垮,三呢,可以放棄內地市場的IAPD商標,畢竟産品的市場認同度不僅僅由logo説了算。
唯冠顯然沒有更多博弈的籌碼。
這場戰火愈演愈烈之際,中國一家著名體育用品生産商喬丹體育陷入商標危機。目前喬丹品牌專賣店已達5715家,正在進行上市前的IPO。
對其完成重重一擊的是來自美國退役NBA巨星邁克爾.喬丹。
2月26日,這個目前已轉型為NBA球隊最窮老闆的人發表聲明稱:“在沒有經過我的同意的情況下,用我的中文名字在中國開展業務,這種行為令我受到了傷害,除了通過法律手段維權,我別無選擇。”
喬丹體育隨後稱,過去十幾年來公司始終注意強調與飛人喬丹無直接關係。
但這樣的辯解消費者並不認同,且需要最終獲得公正的第三方認定。
本質上,在中國社會出現如此紛爭,是一個重大進步。背後凸顯出公眾對知識産權的尊重和規則意識的提升。隨著中國融入全球化的進程加速,以及産業結構調整和整體升級的逼迫,也會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共識。
耐人尋味的是,即使中國公司目前在這兩場糾紛中都大獲全勝,都難掩深層生存發展困境。
唯冠已名存實亡,負債纍纍,綁定蘋果,利用有中國特色的法規勝出——中國與美國在商標所有權認證上遵循的原則並不一致,前者奉行“註冊在先”的原則,後者則習慣認定“實用在先”,也只是為了還債求生,看不出對中國公司任何有價值的借鑒,倒是在深切提醒蘋果這個全球市場的獨孤求敗在進軍中國時能多些謙卑,認真考察中國國情。另外,在中外商標博弈史上,如此案例也是小概率事件,難以複製。
喬丹體育的教訓則更為深刻。像多數傳統中國製造那樣,在缺乏核心競爭優勢的前提下,為了完成最初原始積累,往往重市場而輕研發,重規模而輕效益,重營銷而輕品牌,重模倣而輕原創,在殘酷的大浪淘沙中或有少數僥倖倖存者,但仍面對艱苦的二次創業甚至重頭再來。一個佐證是:在急功近利的掙快錢浪潮中,中國民營企業的壽命已從2004年的平均3.6歲銳減到2009年的2.9歲。
其中一個慣常的手段是産品山寨化和品牌傍大款模式。在技術、管理、質量、服務、品牌都存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將生産製造成本優勢發揮到極致,獲得迅速的市場擴張和灰色的利潤原始積累。
如果置身於市場無比廣袤、制度監管嚴重缺失的改革開放初期,如此崛起尚情有可原,但結合今天全球競爭格局的形成,制度規則日益完善,市場消費全面升級,僅僅如此粗放簡單競爭思路越來越難以奏效。
眾所週知,多數蘋果産品是中國工人靠辛勤勞動乃至超時加班製造的,但中國企業只能分得微薄的利潤。美國人擁有著全世界製造業70%左右的知識産權,而這樣的優勢會將中國製造牢牢地擠壓在産業鏈的最下游,不幸的是,我們的生産運營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又上升了。
無論是山寨産品還是山寨品牌,都會驗證一句老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喬丹體育真正的敵人不是喬丹,而是自己的消費者——他們已經開始由於被欺騙和誤導在發起對這個中國知名體育用品公司的訴訟。
喬丹説:作為一個企業家,誠實也是我經商時最最重要的原則之一,一刻也不能忘記。
即時喬丹體育有信心贏得較量,也該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品牌沒有喬丹,未來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