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傅勇濤、華曄迪)“相當多的國有企業在國有資本運營中缺乏應有的公益性,盈利性國有資本的分紅收租機制還不健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未來5年,消費主導的經濟社會轉型處於十分關鍵的時期,建議以公益性為目標調整國有資本配置。
遲福林説,當前,群眾對保障性住房、醫療、社保、教育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高度關注,認為這些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現狀和發展水平難以適應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趨勢。“這些問題需要在解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上下功夫。”
遲福林認為,公共産品短缺很大程度上在於國有資本並未真正用於最急需的公共服務領域,使得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目標難以實現。總體上看,國有資本尚未在公共産品供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強化公益性應該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之一。
對此,遲福林建議國有資本配置應作出兩個方面的調整。一是讓一部分國有資本從競爭性領域退出,與事業單位改革相配套,投入到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基本住房保障等社會公益領域,解決公共服務投入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
二是將盈利性和公益性國有資産管理分開。他説:“2010年國有企業累計利潤接近2萬億元,如果收入分紅比例提高到50%左右,那麼每年就有1萬億元用於社會福利建設,就能大大緩解公共産品短缺帶來的各種矛盾特別是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