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一場名為“別紙”的手稿展在成都廊橋空間開幕。展覽展出了16位藝術家近百件手稿作品,這些“胡亂塗鴉”和“隨意創作”被固定在抽屜、櫃子、鏡子等傢具上。草稿也是藝術?是的,相較那些藝術成品,手稿是藝術家們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靈感匯聚,目前已成為當代藝術收藏新貴。
形式多樣猶如夢中碎片
這是一場純粹的手稿展——展出了陳亮潔、陳農、陳獻輝、吉磊、秦晴、唐可、屠宏濤、尹朝陽等16位藝術家近百件手稿作品,有的是鋼筆素描,有的是彩色鉛筆速寫,還有的是小幅水粉畫,千姿百態,隨意不羈。
更有趣的是,藝術家將這些手稿、寫生稿、草圖、素描、胡亂塗鴉等固定在生活中常見的抽屜、櫃子、鏡子等傢具上。藝術家秦晴有兩幅稿件畫在廢舊的紙板上,如同從夢中隨手拾起的碎片。策展人許晟告訴天府早報記者:“這些碎片隨時釘在他畫室的工作臺上,等待被組合到一起,就像我們在展廳裏看到的那樣。”而不少藝術家還在其手稿旁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自己對作品和藝術本身的構想。
手稿是登峰途中的風景
開展以來,已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觀展,許晟透露:“對於藝術家而言,展覽喚起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和靈感,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説,他們看到了藝術家的另一面。
展覽總監趙歡説,雖然藝術類手稿展的形式在國內並不多見,但在國外,已經有了以手稿為主題的小型博物館。“這次展覽展示的是藝術家為自己的作品所做的草稿,無論這些草稿的完成度或完整性有多高,它們本身都不是作為作品被創作的,而是藝術家準備作品過程的切片。”在她看來,這些切片雖然不夠完整,卻能夠真切地展示不同類型、不同創作方式的藝術家,在構思、準備材料或尋找靈感過程中的努力,“我們所邀請的藝術家都在創作過程中留下了可供觀看的線索,他們的創作方式各有不同,草稿的形式也不同。如果説油畫作品是藝術家創造的一座山峰,那麼這些手稿則是登峰過程中沿途的風景。欣賞這些沿途風景,有時候比登上山峰還有意義。”
作品解讀
可以是一件小裝置 作者:劉韡
它由4塊不同色彩的矩形方塊組成,很像一件關於色彩和構成的練習。每個矩形方塊都以不同的方式向外張開,這一簡單的處理讓基本的矩形形式給人充分的想象空間。
可以存進思維抽屜 作者:吉磊
吉磊的作品被放進了抽屜裏,看上去很有“年代感”。許晟介紹,吉磊的手稿很小,有些像是隨身攜帶的小卡片,更像是一種創作體驗的自我記錄,它們並不尋求理性的擴張,也未刻意尋求與大幅作品的聯絡,而是內斂的——就像是一直存放在思維抽屜裏的東西。
可以如同植物取樣 作者:屠宏濤
許晟介紹,“屠宏濤近期的個展中,那些形態特異的樹全是根據實景描繪的。我們在布展時把他的手稿裝進了塑料袋,就像植物的取樣一般。”
價值探討
手稿已成當代藝術收藏新貴
有業內人士預言,與動輒數十萬元的油畫相比,集文獻價值、收藏價值、藝術價值為一體的手稿價格較低、贗品少,是當代藝術收藏新貴。
展出的手稿單件約2000元
目前藝術類手稿收藏在國內還未成氣候,手稿也多為藝術家間的相互贈送,雖然在這場展覽上展出的作品並不出售,但趙歡估計,這批手稿單件的市場價約為2000元。
藝術家屠宏濤談及手稿
中蘊藏的靈感時説,“手稿的價值現在還沒有被完全發現,手稿帶給人的啟發和帶來的樂趣也是很大的。”但手稿究竟具有多少市場價值,屠宏濤則表示還沒有仔細思考過,“手稿也許能帶給大家一種真實感,但另一方面,也許有人認為它不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會被認為技術性不是特別強。”
手稿最高價達七八十萬元
收藏家于森透露,近兩年的收藏市場與拍賣市場上,已故藝術家的手稿居多,價值也很高,但市面上當代藝術家的手稿還是比較少的。于森説,他自己和周圍的朋友也收藏一些手稿,雖然是手稿,但其價值不菲,“據我所知,收藏的手稿最高的價值七八十萬元。”
對於于森來説,手稿就是作品,它具有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甚至超越成品。“很多藝術家在創作大作之前,都有很多小作,這些小作便是手稿。那是藝術家們對於哲學層面、社會層面、他們想表達的第一面的真實感想,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些手稿具有很多的研究價值。”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