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文福拴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提出,到“十二五”中後期,我國東部、中部、南部地區的電力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必須及早籌劃解決遠距離輸電問題。
文福拴認為,近年來,我國缺電形勢重新顯現,並在2010年和2011年逐步呈現出範圍擴大、時間提前、程度加深的趨勢,2011年全國電力供需最大缺口達3000萬千瓦,表明傳統的電力就地平衡為主的發展方式已經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以浙江為例,受一次能源、土地、環境等資源的制約,已無法依靠本地的電源建設來滿足用電需求。2011年,浙江省統調最高用電負荷5063萬千瓦,最大電力缺口超過了500萬千瓦,最大外購電力1530萬千瓦,達到了已有輸電通道送電能力的極限。預計2012年浙江統調最大負荷可達5750萬千瓦,全省最大電力缺口將達1000萬千瓦,電量缺口150億千瓦時,電力供需將出現電力電量雙缺局面。
文福拴説,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2012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2012年全國電力供需緊張的局面將覆蓋華北、華東、華中、南方等主要經濟比較發達地區。東部、中部、南部地區的電力緊張狀況無疑會加劇電煤運輸矛盾,去年我國通過鐵路跨省外運煤炭規模達到22.7億噸,佔煤炭總産量的64.9%,佔用了一半以上的鐵路運力資源,成為鐵路運力長期緊張的主要原因,並推動電煤價格上漲。
文福拴表示,前些年間,我國東部地區為滿足不斷增長的負荷需求而建設了大批火電廠,是導致東部地區單位國土面積二氧化硫排放水平達到西部地區4倍的主要原因。要認識到,東部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從中西部省區遠距離輸電到東部沿海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文福拴説,諸多現實壓力錶明,未來電網必須能夠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大量新能源發電並網。目前我國電網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現有區域電網輸電和支撐能力不強,西部、北部的電力難以輸送到負荷密集的中、東、南部區域;區域電網之間水火互濟和跨流域補償能力明顯不足;東部發達地區500千伏電網已經相當密集,線路走廊緊缺,短路電流超標問題也非常突出。
在上述背景下,完善我國區域主幹電網,科學發展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託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手段,推進智慧電網建設,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的能力和供電可靠性,以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進而形成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
文福拴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即使能夠實現持續每五年GDP單位耗能下降20%的目標,在2020年之後我國能源消費也將佔世界總消耗量的30%以上。因此,保證我國能源安全和可持續電力供應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電網發展方式,變革能源生産、輸送和利用方式,堅定不移地走能源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道路已是當務之急。 (記者 胡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