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非法集資”背後的不確定性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0: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週一,《新世紀》和《財經》兩本雜誌的封面報道不謀而合,前者取題《民間借貸辯法》,後者點題《致命的集資》,都是對當前的民間借貸難題的反思。

  民間借貸和非法集資,究竟是兩條平行線,還是一個核桃的兩面,很難説得清楚。“非法集資”案的背後其實是一種焦慮,是一種出於不確定性的焦慮,是一種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情況下的焦慮。因為這其中的界限太過模糊,使得民間借貸行為像是背著定時炸彈,一不小心就炸掉人身自由,甚至肉體自由。這也是為什麼輿論以及法律專家、經濟學家對於浙江吳英案普遍持同情態度,認為罪不至死。

  這種焦慮,更是與對金融壟斷的抱怨融合在一起。當前金融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官方金融供給與民營企業不斷增長的融資需求之間的矛盾。信貸在近兩三年的先松後緊,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受到的衝擊不大,主要是閃了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腰,這就製造了後者旺盛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低估的官方存款利率與老百姓不斷焦慮的負利率情緒,也造成了民間信貸資金的有求必應。有需求,有供給,但有管制,於是成為一種司法的博弈。

  《財經》在文中提供的一組數據,從2007年到2011年,浙江省共有219人因犯集資詐騙罪而被判處刑罰,因集資詐騙罪而獲刑的人數從2007年的8人上升到2011年的75人,增長幅度超過8倍。司法機關的打擊力度並未放緩,仍然是嚴禁、嚴打,但“挺身犯險”的人卻越來越多,下一步將何去何從?如何認為是打擊力度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甚至像某些人所主張的那樣,將高利貸入罪,那麼非法集資曲線可能會是一條自由落體曲線,融資完全熄火,沒人再敢嘗試民間金融創新,一潭死水;但如果換一種思路,並不是打擊力度不夠,而是現實需求太強烈,之所以是越嚴打越增多,是民不畏重典,奈何以重典懼之?

  嚴刑峻法可以消滅非法集資,無法引導合法集資。合法與非法界限的模糊,讓民間融資進退失據,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融資之舉,是創新還是犯罪,是吳英式的悲劇人物,還是像小崗村民一樣,雖以“試錯”始但以“改革成功經驗”終的大團圓。在改革開放歷史上,投機倒把、MBO(管理者利用融資對於公司股份的收購)等也都曾經是當時法律環境下的“非法”,也曾因此拘捕過人,槍斃過人,但是現在的觀念完全不一樣了,所謂的投機倒把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物盡其用;MBO不是國有資産流失,而是産權改革和股權激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集資”也經歷這樣的路徑,不再是非法的,而只是民間金融的創新形式。只是這樣的認識,卻讓此前太多的小人物付出了個人代價。

  新的非公經濟36條明確指出,要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具體的細則會在今年上半年公佈。放開金融壟斷,放鬆對民間金融的管制,使得民間金融不再囿于非法與合法之爭,著實承載著人們的殷殷期望。

熱詞:

  • 非法集資
  • 集資
  • 集資詐騙罪
  • 財經
  • 民間金融
  • 不確定性
  • 新世紀
  • 試錯
  • MBO
  • 致命的集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