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呼和浩特2月27日電(記者李雲平 張玥)對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的當地人來説,能在2月份吃上當地産的草莓,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如今,設施農業不僅讓當地人一年四季吃上草莓,還給塞上農民開闢了一條致富新途徑。
“這是今年長的第二茬草莓,能持續到3月份,5月份還能再長一茬。看著這些草莓一天天由小到大、由綠變紅,我幹起活來分外有勁兒!”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農民張麗萍在自家溫室大棚內,一邊摘草莓,一邊欣喜地説。
在張麗萍家的草莓大棚內,溫暖的陽光照射在地膜上,鬱鬱蔥蔥的綠葉中掩映著嬌艷欲滴的紅色果實。“種植溫室大棚不受季節約束,原想著在冬天農閒時種點草莓、賺點錢,沒想到這一畝草莓比我那40畝向日葵收入多得多。”説起種草莓的甜頭,張麗萍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
據張麗萍介紹,2010年一個親戚告訴她,包頭市一些農民靠種植草莓搞採摘農家樂,除讓遊客採摘草莓外,還能給附近水果批發市場供貨,1公斤賣五六十塊錢沒問題。經再三思考,她最後決定在鎮裏承包兩個溫室大棚,種植了1畝草莓,想不到市場行情真不錯。
據了解,張麗萍第一年種草莓,對大棚內溫度、土壤濕度控制得不好,一年兩茬草莓只産了750公斤。她説:“當時儘管産量低,收入4萬多一點,但比種大田的收入多,所以我種植草莓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張麗萍告訴記者:“種植草莓,日常管理是最難的。我不斷摸索種植溫室草莓的技巧,專門引進蜜蜂給草莓授粉,還給草莓噴灑牛奶,草莓長得又大、又甜,前來採摘購買草莓的遊客逐漸增多。”2011年春節期間,張麗萍的草莓採摘園異常火爆,草莓一度賣到每公斤100元。當年,張麗萍種植的1畝草莓産量達1500公斤,收入近10萬元。
“大棚裏種的草莓品種好,施的都是農家肥,草莓口感特別甜,在市場上很緊俏,不愁銷路。”張麗萍告訴記者,即使到了採摘淡季,她的草莓也能賣到每公斤15元。
據了解,巴彥淖爾市位於內蒙古河套地區,土地肥沃,多年來當地農民一直習慣於發展傳統農業。近年來,在一系列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政策的扶持和鼓勵下,巴彥淖爾市農民轉變種植觀念,將過去耕種的大田改造為日光溫室大棚等設施農業基地,平均每畝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
張麗萍説:“種植一畝大棚草莓,一年收入將近10萬元,相當於種100畝大田的收入。現代農業科技真讓我們農民走上了致富‘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