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農科院專家邀種企走出國門 讓雜交水稻育種創新成果服務全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歡迎有志於在國外發展種子事業的企業和團隊與我聯絡,讓我們為中國種子走向東南亞、非洲共同努力。”近日,在海口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博鰲農業(種業)科技創新論壇中國種業國際化分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黎志康向前來參會的專家、企業發出邀請。 

  作為“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國際合作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黎志康是代表項目組發出邀請。這個項目啟動於2009年,先後得到科技部研究項目支持和美國蓋茨基金會資助,目標是為非洲及東南亞15個國家和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使當地至少2000萬貧窮稻農的水稻産量增加20%。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將雜種優勢理論應用於水稻生産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雜交水稻應用面積最廣、應用程度最高的國家。雜交水稻自身的高産、耐旱等突出特性以及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使雜交水稻種業成為中國農業實現服務國際農業的重要載體。

  湖北種子集團公司董事長袁國保説,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有80%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糧,水稻是亞洲地區糧食安全的核心品種。湖北種子集團公司目前每年出口東南亞雜交水稻種子5000噸以上,種子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而作為“綠色超級稻”項目的參與單位,湖北種子集團與安徽荃銀高科技種業有限公司共同在坦桑尼亞進行了兩年的品種比較試驗。“作為擁有世界雜交水稻領先技術的人口大國,中國有責任和義務加快雜交水稻種子與技術出口,促進技術推廣應用。”袁國保説。

  積極推動中國種子走出去,也是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目前,雜交水稻制種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從2008年開始我國雜交水稻種子生産成本每年以20%的速度上漲。東南亞地區欠發達國家勞力充足,是我國雜交水稻制種的理想區域。袁國保説,在降低制種成本的同時,將雜交水稻育種創新成果服務於全球,還能充分發掘成果的使用價值,進而促進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再創新,實現雜交水稻研發成果效益的最大化。

  據袁國保介紹,目前東南亞、南亞地區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雜交水稻種子,當地雜交水稻的迅猛發展有力地緩解了本國糧食安全問題,也使他們對中國雜交水稻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他樂觀地估計,今後30年,東南亞、南亞國家對水稻的需求將增長70%以上。當地土地、勞動力、水資源匱乏帶來的糧食生産壓力,將使中國與這些國家在雜交水稻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

  黎志康率領的“綠色超級稻”國際合作項目組,已經在非洲8個目標國家的20多個地點,對中國的166個雜交稻和59個常規稻進行了産量和適應性試驗,鑒定出124個雜交稻和52個常規稻品種在非洲有應用前景。黎志康説,這些第一代綠色超級稻品種比當地最優良的對照品種一般增産20%以上,項目下一步將通過中國育種單位、中資企業與國外相關單位的合作,加速種子生産的本地化和綠色超級稻在目標國家的推廣和應用。“未來由我們研發並進入商業化的種子,都會打上‘GSR’(超級綠色稻)標識,告訴人們這是來自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

熱詞:

  • 雜交水稻育種
  • 雜交水稻制種
  • 水稻生産
  • 農科院
  • 水稻産量
  • 創新成果
  • 種業
  • 綠色超級稻
  • 對照品種
  • 常規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