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當全球航運業景氣度跌落至2008年水平時,船舶製造業的“嚴冬”也隨之到來。
今年年初,BDI(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保持在1700點左右,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受澳大利亞、巴西等貨源地異常天氣以及中國農曆春節的影響,跌幅接近70%,日前,代表國際幹散貨航運景氣度的BDI指數創出647點的新低,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最低點663點。航運市場的低迷,令造船業接單難的問題更加凸顯。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造船完工量已連續12個月超過同期新接訂單量,國內企業手持船舶訂單量逐月下降。缺少訂單,將使部分企業陷入開工任務不足的困境,個別企業甚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無開工船舶。
2011年,在全球造船業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在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和建造量這三大指標上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業內人士表示,儘管中國造船産能世界領先,但是高端製造能力不足問題嚴重,將有大量船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更為嚴酷的現實是,企業即便辛辛苦苦拿到了訂單也不一定能賺到錢。
上述負責人表示,由於目前交付的船舶中高價船比例大幅下降,而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沒有明顯改觀,造成造船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在以往“交船難、接單難”之後必須接受“盈利難”的挑戰。
日前,中船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作鈞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是決定船企生死的關鍵期,因為中國的造船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投資不多,設施也比較簡陋,是在造船業高峰期時盲目進入造船領域,現在這個市場低迷後也會選擇退出。而這部分企業並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可能連重組的價值都不具備,未來2-3年,國內將有50%船企面臨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