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繼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力挺藍籌之後,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的相關負責人日前表達了同樣的看法:“藍籌股是市場的主體,是股市價值的真正所在。”監管部門短期內兩次向市場喊話,實屬非常罕見,其意味無疑也是深長的。
A股市場誕生20年以來,常常出現大起大落的巨幅震蕩走勢。既有從滬指998點,一氣呵成漲至6124點的飆升奇跡,也産生過從6124點“飛流直下”至1664點的暴跌。暴漲暴跌之間,為數眾多的中小投資者成為股市的“炮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宏觀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投資者不僅沒有享受到GDP高速增長的成果,反而變成了股市的犧牲品,這對他們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市場熱衷於炒新股、惡炒ST類個股與小盤股等?為什麼安全邊際更高的藍籌股常常無人問津?顯然,正如證監會相關人士所言,與現行的“制度安排和監管操作方面的問題”有關。
什麼樣的制度産生什麼樣的市場,而什麼樣的市場則造就什麼樣的投資者。A股市場總體來説表現出投機市的特徵,而藍籌股常常遭遇冷落,其實並非沒有原因。比如,投資者之所以熱炒ST股,是因為退市機制形同虛設,是因為ST股存在資産重組的幻想,更因為ST股存在一夜暴富的“財富效應”。近幾年來,ST類個股“烏鴉變鳳凰”的故事上演了不少。有了這樣的暴富故事,再加上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從眾的心態之下,跟風炒作其實也“正常”。
無論是股價還是從市盈率方面看,藍籌股相比于一般的股票,確實存在投資價值,但投資者深受藍籌之害的同樣不鮮見。中石油該是藍籌股吧?這家頭頂“亞洲最賺錢公司”桂冠的上市公司,不僅其發行價格遠遠高於當年的H股,而且由於其權重過大,在掛牌之後變成了引領股指下跌的公司,更是一家“套牢投資者公司”。那些在40多元高位介入中石油的投資者,即使算上分紅除權,要解套恐怕得等到下輩子了。
不僅如此,藍籌股的“圈錢”同樣驚人。投資者除了要承受新股“三高”發行的肆虐,更常常遭遇上市公司的鉅額再融資。事實上,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就已導致市場有不堪承受之重,在這一點上,以身披藍籌股外衣的銀行類上市公司為甚。2010年A股市場融資突破萬億大關,銀行股4270億元的融資就功不可沒。而且,每一隻銀行股,無論是首發,還是再融資,哪一家不是大手筆?有了上市公司如此肆無忌憚地“圈錢”,藍籌股的投資價值顯然嚴重“被打折”了。
另一方面,A股市場中真正具備高速穩定成長性的公司寥寥無幾,各領風騷三五年倒是成為常態下的風景,這也是A股市場不可能産生巴菲特人物的原因之一。這樣的事實,實際上也決定了投資者需要不斷地尋找投資標的,不斷地換股操作,儘管其中産生的交易費用較高,並且還面臨著風險。
筆者以為,價值投資、理性投資才是投資的根本。要在市場中掀起投資藍籌的風氣,讓投資者真正自覺地力挺藍籌,除了改革現行的退市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的制度建設之外,嚴把新股上市的質量關,強化投資者的風險教育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