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從解構到重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慈善家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未來的某一天,回望2011年,或將視之為中國公益慈善業的一大“分水嶺”。

  這邊廂,慈善風波此起彼伏,而風暴中心,竟是一些規模龐大、歷史悠久的官辦慈善組織。不難想象,公募基金會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其捐贈金額嚴重縮水;

  而與之遭受的冷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邊廂,中國的草根組織開始蓬勃生長,不僅以其實際行動為中國公益事業做出有益探索,甚至因其成功的操作模式、良好的社會效應,影響到決策層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當屬鄧飛發起的“免費午餐”計劃。

  理性觀之,中國慈善業在2011年所暴露出的問題與不足,恰恰是公益組織化解公眾疑惑、提振機構信譽的契機,也是其謀求發展和飛躍的良機。這一觀點,業已成為諸多業內專家與學者的共識。

  同時,也可欣喜地發現,隨著公開透明力度加大,慈善組織主動轉型和改革的誠意與決心,開始徐徐向社會展示。比如,郭美美事件之後,在中國紅十字會內部引發了一場機制變革。而免費午餐、微博打拐、大愛清塵、“衣加衣溫暖行動”等發自民間的公益行動,更點燃國人心中蘊藏的慈善熱情。

  這些跡象,都是中國公益慈善業未來的動力與希望所在。

  從古至今的無數案例表明:危機之中,往往蘊含著無限機遇。對中國慈善業而言,在經歷過不同尋常的2011年後,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應深刻自省,共同致力於建設良好的慈善文化。

  目前,無論是在制度、模式,抑或是在操作方法上,中國慈善業所顯露出的種種弊端與問題,均可歸結為,中國尚未形成完善的慈善産業鏈,缺乏科學的慈善理念。誠如徐永光所言,在當前眾多慈善亂象中,只有具備先進的慈善理念作為指引、良好的慈善文化作為環境,中國慈善業,方能健康理性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在剛剛到來的新一年裏,中國慈善業不可避免地仍將經受質疑與考驗。但對未來的信心恐怕也正源於此——風雨過後見彩虹,解構之後是重構。

  2012年,中國慈善業的“重構之年”。

熱詞:

  • 理性觀
  • 解構
  • 免費午餐
  • 分水嶺
  • 慈善文化
  • 機制變革
  • 鄧飛
  • 大愛
  • 公募
  • 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