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成立大會上表示,我國上市公司在結構方面仍有三個方面的機制尚不夠健全,其中第三個方面就是社會保障與資本市場沒有形成緊密的相互促進作用。他指出,資本市場和社會保障互惠互利、共同促進的效果非常顯著。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這種穩定堅固的經濟金融關係,在這個領域應當也能夠大有作為。
其實,關於資本市場與社會保障兩者之間的關係,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去年年底以來,監管層方面已是多次提及。或許,有人會把社會保障與資本市場的關係簡單的理解為讓社保資金進入股市,進而擔心這部分資金會血本無歸。其實不然。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係,離開股票和債券市場,養老基金、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很難實現。這是世界範圍內的共同經驗。
“應推動社會保障和養老體系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撰文指出。文章稱,這是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既要不斷提高資本市場治理水平,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強化保護投資者機制,又要發展機構投資者並不斷提高其理財服務能力;既要有戰略性的頂層制度設計,也涉及稅收優惠等政策協調和各級政府及企業的共同參與。
目前,我國的養老金組成主要分為三部分,包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這屬於戰略儲備基金;企業繳納的企業年金以及地方政府籌集管理的養老金,其中,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允許按一定比例入市投資,地方養老金尚不允許。
有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由各地方管理的養老金累計結余近2萬億元。同時,“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可以説,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只是時機與方式的問題。
説到這裡,就不得不説社會養老體系與資本市場的協同發展了。應該説,養老體系與資本市場的協同發展,是20世紀主要發達國家最為重要的一項制度發明,它不僅使得大部分家庭得以分享經濟的成長,也使得普通民眾和僱員成為該國經濟和企業的股東。
我們看到,過去十年中,我國的社保基金通過專業投資,實現了年均9%左右的回報率,而當期年均通脹率在2%-3%,這説明依靠科學的組合投資等方法能夠獲得相對穩健的回報。
同時,擔心養老金入市會血本無歸顯然是多慮了。因為一般來講,養老金投資股市通常會限制一定的比例,例如,全國社保基金進行股市投資的比例是最高40%,實際投資中,一般控制在30%左右,而企業年金的投資比例最高為30%。
由此可以看出,養老金一旦入市,被股市“吃掉”的概率微乎其微。當然,如果想要實現市場與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雙贏,還是需要形成養老金以至於社保基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