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週刊》評論員
屢創種種增長奇跡的中國經濟再次令人嘖嘖稱奇: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發佈報告顯示,短短數天春節假日,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總額高達17.5億美元,境外消費更是高達令人咋舌的72億美元。包括普華永道、貝恩公司等在內的眾多機構紛紛預測,中國今年即可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莫名其妙摘得“桂冠”,個中怪異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奢侈品消費堪與富甲寰宇的美、日兩強一較高下的國家,竟然會是中國這個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且人均GDP不足美、日1/10,全球排名不過堪堪100位左右的發展中國家。因此,這就不能不讓人追問,這種完全背離正常邏輯的奢侈品消費熱潮究竟説明了什麼,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答案令人既憂且懼,若謂不信,不妨參照同處東方的另一個奢侈品消費大國——日本的情況。作為亞洲雁陣的領飛者,日本先期經歷了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的經濟高速增長、儲備急劇飆升、本幣大幅升值。在上世紀80年代,到處是出手闊綽的日本人,其一擲千金之態勢甚至令美國人都驚呼:“美國將被日本買下。”然而好景不長,緊隨其後的,就是該國經濟長達二十年萎靡不振,至今不見起色。
日本的經濟衰弱自有複雜因素共同作用,但狂歡式、非理性的消費主義無助於提升本國經濟質量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和我們慣常所提倡的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完全是兩碼事。紙醉金迷的享樂主義、攀比心理只會侵蝕求富求強的堅韌意志,更何況,在中國這樣資源貧乏型的國家,即使從純物質的角度來説,這也會過度消耗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資本。
這種判斷很容易找到理論上的支持,如發展經濟學以示範效應用來解釋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行為。它認為,發展中國家面臨兩種示範效應,一種是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與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的示範效應;另一種是發展中國家高收入集團對低收入集團的示範效應。但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超前消費”現象一方面降低了儲蓄率,不利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進口消費品增加或資本外流,不利於發展民族工業。
問題還不止於此,中國的國情比之其他國家另有複雜之處。在市場經濟初創階段,公平問題、合法問題如此尖銳地擺放在我們面前。譬如説,作為奢侈品消費不可忽視的“有生力量”,本應作為國民表率的政府部門“三公消費”居高不下,以至發改委等十七部委不得不于近日倡導,全國政府機構公務用車按牌號尾數每週少開一天,甚至還有人大代表專門提議,禁止公費喝茅臺。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不可能重走發達國家高消費、高消耗的發展路徑。因此,隨著資源約束日益顯化,以及相對貧困不斷擴散,中國必須全面確立以和諧社會建設與節約型社會建設為下一步發展的主基調,唯其如此,中國的發展才能更健康、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