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汽車行業低景氣度並不能阻止車企的上市熱情。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對中國證監會每週更新的IPO數據的統計,兩市共有11家汽車零部件、汽車流通服務、汽車後市場企業密集進入上市階段。但接受採訪的多位行業專家表示,扎堆上市的企業中除個別汽車電子和汽車經銷商外,大多仍然集中在汽車塑件、轉向器、汽車輪轂等傳統的汽車部件製造方面,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屬於二、三線的零配件供應商,其成長性存疑。
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截至2012年2月9日)顯示,主板處於“落實反饋意見中”的共有8家企業,處於“初審中”的有1家企業。創業板處於“落實反饋意見中”的有2家企業。
汽車行業資深專家田永秋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扎堆上市,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看,這是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在面臨銀行信貸收緊、民間借貸無門等大的時代背景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反映之一。上市是目前幫助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為數不多的融資渠道之一。
田永秋認為,中國目前有數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除了個別依附於大國家汽車集團的零部件集團外,絕大多數規模較小。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因為沒有50:50的股比限制,表現出典型的“20:80”現象,即數量佔到80%以上的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利潤卻只佔到20%左右,因為自身不掌握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利潤都被技術壟斷的外資拿走了,在與主機廠的對話中也基本上得“裝孫子”,沒有話語權。
另一方面,田永秋稱,國內零部件企業行業一方面還要承受來自有資金、有技術的外資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壓力,在産品成本方面也日益受到來自以越南和印度等南亞國家的低價競爭。面對諸多挑戰,挂靠主機廠“大樹”、積極擴大産能以及海外並購都成為零部件企業可以考慮的選擇。而要實現這些,迫切需要通過上市融資來得以實現。
對於整個汽車行業而言,田永秋還提到,在經歷2009和2010年兩年的超高速增長後,2011年整車銷售同比僅增長2.45%,創13年來最低。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整車企業壓價和原材料公司漲價等向零部件供應商轉移市場風險的現象較為普遍。去年A股整車板塊全年下跌2 3%,而零部件板塊則下跌了27%。
招商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汪劉勝告訴記者,當前汽車行業仍在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弱市”局面,隨著今年以來剛性消費需求的復蘇,中國車市有望呈現恢復性增長,年産銷量增幅有望達到5%至10%。
“但目前汽車板塊中小企業市盈率估值為15至20倍左右,只有2010年下半年行業高峰時的一半,對新上市公司的定價不太理想。”汪劉勝説,“此外,弱市之下,零配件供應商的生存和發展,還要具體分析大客戶中‘抗跌’的合資品牌和外資品牌的比例。”
中國汽車工程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付于武對此表示,零部件企業謀求上市與當前行業景氣度沒必然關係,更多還是謀求規範管理、長遠發展。付于武也承認,零部件企業的“錢荒”仍然存在,盈利能力很差,相對於整車企業發展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