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政府解題"誰來種地" 力保"十二五"糧食安全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1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針對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失導致的農村“空心化”趨勢,中國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14日稱,將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四個方面破解“誰來種地”的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陳萌山是在農業部當日召開的介紹《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有關情況發佈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規劃于13日正式發佈。陳萌山稱,由國務院發佈該規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規劃明確了現代農業建設“5年取得明顯進展、10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階段目標,同時確定,“十二五”末,中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目標為超過5.4億噸。

  但在中國農村,隨著大量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誰來種田”、“誰來養豬”等問題日益突出,威脅著上述目標的順利實現。

  “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需要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等方面下功夫。”陳萌山認為。

  而上述幾點,在規劃中均有體現。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規劃將“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十二五”時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任務之一;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面,規劃明確提出,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産經營。

  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規劃就“壯大農業農村人才隊伍”進行了部署。農業部公佈的一份材料明確指出,今年將對20萬基層農技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培訓,重點培訓500萬職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和科技示範戶,開展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1億人次,提高農民的科學種養水平。

  在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方面,規劃就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補貼力度、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等方面做了明確部署,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

  “上述工作完成得好,就能夠大幅度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誰來種地’問題。”陳萌山稱。(完)

熱詞:

  • 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 農業部
  • 發展農業
  • 比較效益
  • 十二五
  • 提高農業
  • 農民
  • 農業發展規劃
  • 專業合作社
  • 適度規模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