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昨日了解到,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天津文交所”)將優化股權結構,並確定由國有企業控股,相關實施細節正在抓緊落實中。對天津文交所這一最新舉動,不少投資者及專家表示,此舉或意在逃避國家相關部門對於藝術品份額化的清理整頓,逃避投資者要求賠償損失的善後處理工作。
2月2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首次會議在京召開,提出確保6月30日前完成各項工作的“大限”。而作為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重點任務之一,天津文交所在2010年10月22日啟動,在中國首次嘗試文化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不過在其投資産品火爆起來的同時,其交易模式和民營身份也備受投資者詬病。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勤國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控股天津文交所根本不是解決當前文交所違規進行“類證券化”交易問題的途徑。
“天津文交所改造股權結構就是為了給政府和老百姓造成該文交所還是‘可信任的’假象,並且讓原來持股的老股東有藉口逃避法律責任‘金蟬脫殼’。”孟勤國分析,一旦國有企業進入,地方政府在清理整頓文交所的過程中就會産生更多顧慮。另外,孟勤國表示,天津文交所股東一改換,公司裏面的賬冊都會遺失、銷毀或者轉移,原股東違規經營的痕跡都會被淡化,投資者更難找到法律維權證據。
不過,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看來,對於文交所來説,從民營企業變成國企控股或許是解決當前文交所存在問題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