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奢侈品“磁場”為何這般強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金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界奢侈品協會日前發佈的《華人春節海外奢侈品消費數據監控報告》顯示,龍年春節期間,中國大陸居民在境外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比預計數額增長15%,創歷史最高點。在此期間,歐洲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2%、北美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28%、港澳臺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9%都由中國大陸消費者貢獻。中國奢侈品購買力已穩居全球之首。

  1、年消費總額126億美元

  據了解,該報告根據對歐洲、北美、港澳臺等主要奢侈品商業區的財務收錄,考察了中國大陸消費者在2012年1月1日至2月1日的一個月時間裏的境外消費。結果顯示,歐洲奢侈品銷售總量同比2011年春節期間增幅達12%,主要消費區域集中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瑞士,主要消費目標為名錶、皮具、時裝、化粧品香水,其中名錶消費比重較大;美國奢侈品銷售總量同比增幅達7.5%,中國大陸消費者佔據美國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28%,主要消費區域集中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夏威夷、芝加哥、華盛頓,主要消費目標為時裝、皮具、首飾;港澳臺地區奢侈品消費是中國大陸消費者在歐洲消費之外的第二集中地,其奢侈品銷售總量同比增幅達14.7%。以香港和澳門為主,隨著政策的放寬,越是節假日期間,越多的中國人選擇香港和澳門作為消費第一站,主要消費目標為名錶、珠寶、時裝、皮具、化粧品香水。其中,珠寶、皮具比例較大。

  此外,報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達126億美元(尚不包括私人飛機、遊艇與豪華車),佔據全球同等份額的28%,超過四分之一,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而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時期主要集中在國慶節、聖誕節、春節、情人節期間,其中主要奢侈品消費份額都集中在境外,51%的消費者熱衷前往歐洲消費,35%的消費者傾向中國港澳臺地區。

  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歐美日奢侈品市場需求萎縮,而一撥撥的中國遊客卻成了拉動海外奢侈品生産商銷售量井噴的主力,以抵消歐洲和美國需求的疲軟。春節期間,記者在出境走訪澳大利亞市場時發現,市中心幾乎所有的大型百貨商場內都挂出了寫有中文迎春賀詞的條幅。為迎接中國顧客,很多商店還雇用講漢語的店員,甚至在收銀機上新增了銀聯終端設備。此外,據了解,為吸引中國遊客,一些國家還對簽證門檻有所放鬆,並加速了簽證的審批。

  不僅如此,數據表明,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境外消費實力仍在延續。據上海美國商會和博斯公司日前發佈的報告稱,隨著百姓收入的增加,到2015年,中國將有足夠的購買力來購買全球14%的商品。麥肯錫發佈的一份報告也顯示,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增長18%,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另據高盛預測,隨著中國奢侈品銷售額以每年20%、全球第一增幅的速度增長,未來5年內,中國奢侈品消費將達146億美元,願意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將增長到上億人,買的奢侈品將超過全球總銷售量的44%。

  2、價格差是境外消費主因

  世界奢侈品協會發佈的報告還指出,同一時期,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總額僅17.5億美元,小于同期境外奢侈品消費的四分之一,佔同期港澳臺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二。甚至有超過半數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出國購買奢侈品是假期出遊的主要目的之一。

  另一項數據似乎也印證了內需的不足。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是一年裏國內消費市場的黃金時間。儘管2012年春節期間零售、餐飲等消費市場依舊火爆,但同比增幅明顯呈現頹勢。根據商務部的監測,2012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的銷售額為4700億元,較去年春節黃金周同比增長16.2%,但漲幅較去年回落2.8個百分點;而在扣除價格因素後,今年春節黃金周的實際零售增速約為12%,增長率偏低。

  境內外消費狀況的對比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究竟是什麼“磁場”吸引國人捨近求遠,非要去海外購買奢侈品?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的另一組調查數據顯示,72%的受訪者認為出國購買奢侈品,價格比國內具有優勢;69%認為國外奢侈品貨源比國內樣式多,挑選餘地大;45%認為出國買奢侈品是享受真實的原産地貨品和本地服務。

  一位“追奢族”在論壇中與網友分享自己海外購買奢侈品的經驗時稱:“去年5月初買一隻Lady-Dior的戴妃包,退稅後,該包在英國售價2.1萬元,淘寶上的代購價為2.6萬元,而國內商場的售價沒有低於3萬元的,這還不是在原産地法國購買,就已經打7折了。而去年3月在美國Barney‘s百貨買的一款ChristianLouboutin的金色經典款紅底鞋,售價折合人民幣為5000多元,相比國內同款便宜40%。”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稅收是造成同一奢侈品"內外價差"奇高的罪魁禍首。據了解,目前中國境內奢侈品的各項稅率確實較高。以近幾年高居奢侈品增長榜首的高端手錶為例,其進口關稅稅率為20%-35%、增值稅稅率為17%、消費稅稅率為20%。

  此外,良好的消費環境成為國人境外瘋狂掃貨不可忽視的因素。首先,海外市場擁有更豐富的商品款式、能買到一些在國內買不到的東西。如新款鋪貨順序,一般按照先歐美,再日本、中國香港、新加坡,最後才到中國內地。其次,境外的奢侈品一般明碼標價,保證質量,退換貨有保障。而國內市場的商品質量及服務水平與國際市場相同品牌差異較大。如近日引起廣泛關注的“羅迪微博”的“宰客”事件引發網友關於海南三亞遊的強烈質疑,正説明了這一點。由此,儘管幾乎所有奢侈品牌在中國境內開店的數量都在快速增長,但作為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新人”,中國要想贏得奢侈品企業在全球佈局中的真正尊重尚需時日。

  3、改變現狀從降低關稅做起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支出佔收入的比例高達20%,而其他國家這一比例通常不超過4%。這一巨大的差異引發人們對中國消費市場的擔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指出,目前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國內的售價高於國外,影響到決策者對貿易平衡的判斷。“這不僅是對進口額低估的擔憂,更重要的是要將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力引回國內,這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此,有觀點認為,與其批評指責一部分國人沒有理性、愛慕虛榮,不如進一步研究我國對於奢侈品的各項稅負問題,同時需要市場對國際品牌的引進給予相應的保障措施,確保中國消費者的權益。相關部門要盡可能地從擴大內需、刺激內地消費、提升民眾實際購買力的角度出發,將國內的進口奢侈品的價格與國外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內。

  不過,對於境內奢侈品定價過高是否單純源於高稅費,業內也有不同聲音。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表示,“終端銷售價格中包含經銷商利潤、昂貴的店租費用、運輸成本等,並不全是稅費太高的緣故,平均來看,奢侈品定價中稅費的因素只佔30%左右。”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也認為,境內奢侈品價格過高還有很多非稅原因,“如與獲取專賣代理資格的高額代理費有關,與奢侈品專賣店所選擇的高檔消費地區的高租金有關,還與國際運輸和保險成本有關。有一種説法是:商場要從奢侈品銷售額中提成20%-30%。”左小蕾強調,當前國內通脹不斷上升,人民幣不斷升值,可能導致幣值高估,也使奢侈品進口定價偏高。如果不能解決這些相關價格因素,僅靠降低關稅稅率,未必能改變國人的奢侈品消費方式。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降低進口關稅,通過稅收政策的調節作用消除國內外消費的價格差異,是最直接的應對之策。業內人士提出三點建議:一,調整關稅後,應有配套措施快速跟進,如細化關稅與部分商品的減免稅政策。二,政府正確引導奢侈品消費,培植奢侈品消費文化。因為中國奢侈品消費不是取決於年齡和收入,而是取決於“消費心理”。中國人消費奢侈品的根基在於“消費文化”,而不是産品本身。在中國,更多的奢侈品是用於送禮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場消費力就來自於社交心理,這恰恰也讓很多人在境外購物和在境內購物有著不同的消費心理。三,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這是遏制奢侈品消費外流的根本之策。國內奢侈品品牌的奇缺,也正是奢侈品消費外流的癥結所在。

  此外,應積極培養境內的奢侈品銷售渠道。由於奢侈品企業對渠道控制極為嚴格,幾乎全是直營店模式,使其全球差異化策略能夠執行,導致中國境內市場處於先天弱勢。儘管中國相當長時間內難以形成自有奢侈品品牌,但若能積極探索類似三亞那種境內免稅店模式及網絡代購模式,也能對海外奢侈品企業形成一些競爭壓力。畢竟,奢侈品消費不應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是産業經濟的問題。

熱詞:

  • 奢侈品消費
  • 奢侈品品牌
  • 黃金周
  • 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