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楊柏國:告別“掩耳盜鈴”吸引奢侈品消費回流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1: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找到能講中文的銷售人員已成歐洲和北美奢侈品商家的重要任務。中國人境外購買奢侈品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銀聯刷卡”已是商家服務標配。

  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國人在境外奢侈品累計消費達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57%,創歷史新高。而去年和前年春節的數據分別是56億美元、49億美元。

  驚人的增長引發人們開始強烈關注“奢侈品消費外流”現象。世界奢侈品協會2011年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境外消費是境內市場消費的4倍多。

  難免讓人覺得不爽,有人甚至開始進行道德批判,畢竟眼下正力倡釋放內需市場。那麼,我們應該積極採取措施吸引奢侈品消費回流,還是從“兩極分化”、“拜金主義”等角度進行道德審判?

  無疑是前者。不可否認,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確存在不少畸形現象。“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寧可在寶馬車裏哭,不要坐在自行車上笑”的口號也流露著這種心理,但問題根源並非奢侈品産業,而是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一味的道德審判反會造成扭曲。

  中國經濟30多年的快速增長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絕對數量已非常可觀。無論當下炫耀性消費,抑或將來一種生活方式,中國人對中高檔消費品、奢侈品追求的步伐肯定不會停歇。奢侈品除高價外,確實也有品質、文化、藝術審美等內涵。

  而且,奢侈品的範疇也在不斷演化。上世紀80年代,口紅被認為是奢侈品,如今幾乎已成為女性大眾的必需品。

  因此,必須告別對奢侈品消費外流“掩耳盜鈴”式的回避,採取措施培育理性、高效、規範的境內奢侈品消費市場。這不僅是刺激內需的一部分,也是未來打造自有奢侈品品牌、銷售商的最佳練兵場。

  “內外價差”被普遍認為是奢侈品消費外流的主因。但這並非唯一原因。尼爾森2008年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歐洲、北美等境外奢侈品市場的品質保障、豐富款式、環境服務等因素不可忽視。

  稅收被認為是造成同一奢侈品內外價差奇高的罪魁禍首。從公開規定來看,目前中國境內奢侈品的各項稅率確實比較高。以近幾年雄踞奢侈品增長榜首的高端手錶為例:進口關稅稅率為20%~35%,增值稅稅率為17%,消費稅稅率為20%。

  但更要看到奢侈品企業在全球佈局、營銷中的差異性策略。比如價格上,奢侈品公司全球一般設有三個價格參照指標:巴黎價、紐約價、東京價。其中,東京價明顯高於前兩者。再如新款鋪貨順序,一般按照先歐美,再日本、中國香港、新加坡,最後才到中國內地。儘管幾乎所有奢侈品牌在中國境內開店的數量都在快速增長,但作為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新人”,中國要想贏得奢侈品企業在全球佈局中的真正尊重尚需時日。

  吸引奢侈品消費回流需要對症下藥。首先,通過降低稅率縮小內外價差。圍繞是否降低中高檔消費品稅率,去年曾有爭論,一度涉及財政部和商務部層面。儘管降低稅率會影響財政收入,但因此擴大的市場及潛在收益很大程度上能彌補損失。

  其次,培育理性的奢侈品消費文化。奢侈品之所以能賣出高於成本10倍甚至更高的價格,關鍵在於背後附加的文化、價值、理念認同,乃至設計手工等方面的藝術內涵。而當下中國,伴隨著權力和金錢成為兩大成功標準,禮品消費、炫耀性消費及部分公款消費成為境內奢侈品消費主流。理性的消費文化在境內市場尚缺乏足夠的發育土壤。

  此外,積極培養境內的奢侈品銷售渠道。由於奢侈品企業對渠道控制極為嚴格,幾乎全部是直營店模式,使得其全球差異化策略能夠執行,導致中國境內市場處於先天弱勢。儘管中國相當長時間內難以形成自有奢侈品品牌,但若能積極探索類似三亞那種境內免稅店模式以及網絡代購模式,也能對海外奢侈品企業形成一些競爭壓力。

  無論如何,奢侈品消費不是一個價值觀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産業經濟的問題。

  告別“掩耳盜鈴” 吸引奢侈品消費回流。

熱詞:

  • 奢侈品消費
  • 奢侈品品牌
  • 拜金主義
  • 道德審判
  • 消費文化
  • 藝術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