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內多晶硅倒閉潮來襲 協成硅業成首家破産企業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7: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小企業覺得機會來了,於是他們紛紛進入多晶硅産業。結果相比與機會,中小企業更多面臨的是考驗。

  多晶硅行業的規模效益相當明顯,大規模生産能夠有效降低多晶硅的生産成本,而且更便於企業統一産品的質量。

  冬寒料峭。在雙反壓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內外夾擊下,國內多晶硅企業倒閉潮已經悄然開始。

  1月17日,浙江協成硅業有限公司(下稱協成硅業)行政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證實,該公司正在走破産清算程序。“目前公司已經全面停産,5月後才會有新的結果。”這位負責人表示。

  這將是“2011光伏風暴”之後,國內多晶硅行業第一家破産的公司。

  這是否將引發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發佈《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下稱《準入條件》)門檻之後,國內多晶硅企業面臨的又一次大洗牌?對此,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分析師沈宏文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採訪時表示,國內大部分中小多晶硅企業已經停止生産,協成硅業面臨的困境僅僅是一個側面。未來光伏産業整合不可避免,不少企業也將吞下盲目擴張的苦果。

  破産倒計時

  協成硅業原本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全部項目,不曾想公司在第4年便走到了盡頭。

  此前,該公司破産清算的傳聞在坊間廣為流傳。知情者稱,法院已要求協成硅業儘快向浙江子城律師事務所申報債權。對於這樣的結果,身處浙江省嘉興港區管委會的相關人員也許很難預料。

  2008年6月,作為協成硅業的母公司,新成達集團曾向當地描繪了一份美好的圖景:一個總投資40億元,規模達40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3300噸/年的多晶硅生産建設項目,將會在嘉興港區誕生。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項目將在5年內全部建成投産,預計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20億元。這在當地並不多見。

  言猶在耳,全部投資尚未完成,公司便宣告破産。

  但如此結果沒有出乎當地行業協會的預料。去年3月,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對於當地的中小企業而言,國際金融危機後的那段日子感覺好像是春天來了,於是呼啦啦都進去了,但寒冷的冬天卻在後面,考驗也在後面。

  這些聲音發出在行業紅火之時,幾乎沒有引起絲毫關注。

  事實上,身陷困局的多晶硅企業不單單是協成硅業一家。此前也有多家公司試圖上市,但都因多晶硅價格暴跌而擱淺。其中,樂山電力和天威保變就曾發佈公告,其合資公司樂電天威硅業的多晶硅生産線就因生産成本倒挂而停産。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統計顯示,由於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持續下跌至谷底的20萬元~23萬元/噸,國內40多家多晶硅企業,除6~7家上市公司外,均已陷入全面停産狀態。

  顯然,多晶硅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受多晶硅産品量價齊跌的影響,行業內的大部分企業生産經營陷入困境。對此,沈宏文稱:“目前,大部分中小多晶硅企業已經停止生産,協成硅業面臨的困境也是多數多晶硅企業面臨的問題。”

  鳳凰光伏高級副總裁張琢在浙江考察的見聞,也證實了當地企業生存的困境。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採訪時他表示,很多企業前期圈地付了很多的土地成本,但由於市場急轉直下,有些企業不得不將這些土地租出去,退出多晶硅市場,重新尋找機遇。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收縮戰線。

  在張琢看來,多晶硅企業破産率先出現在浙江,除了與大的市場環境有關之外,更與當地企業市場化程度高、政府干預相對較少有很大關係。事實上,國內對晶硅産能供大於求,而光伏産業在經歷了前期的空前繁榮後已經步入了整合期。

  明日黃花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擁硅者為王”的時代正在畫上句號。

  2005年前後,國內拿到千噸級多晶硅生産線建設牌照的只有四川新光硅業、河南洛陽中硅、遼寧淩海金華、寧夏石嘴山四個地方。為了爭奪新光硅業項目的供貨權,尚德與英利曾展開貼身肉搏。

  此後數年,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甚至突破500美元/公斤,這也讓很多企業將其視為掘金之地,蜂擁而至。

  儘管隨後光伏市場曾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國內光伏産業正處於發展的上升期,加上政府紛紛加大了對光伏産業的扶持力度,讓光伏産業乃至多晶硅處於發展的黃金期。

  但好景不長,多晶硅的價格達到500美元/公斤的價格頂點後,便急速暴跌至20~30美元/公斤。這讓下游廠商措手不及,甚至龍頭企業尚德也曾因此不惜賠付違約金、撕毀與供貨商的合同。曾有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多晶硅暴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之所以如此,關鍵在於下游市場需求的低迷。沈宏文分析稱,進入2011年以來,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加上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紛紛削減對太陽能的補貼,使得歐洲的光伏需求大幅萎縮,多晶硅的市場需求也出現連續性的下滑。

  當需求下降的同時,多晶硅的産能卻在不斷釋放。據估計,2011年全球多晶硅的總産能將達32萬噸以上,而市場需求則不足20萬噸。産能大幅過剩,制約著多晶硅的價格。供給大於需求,必然導致多晶硅價格下跌,並釀成今天的格局。

  同時,《準入條件》成了眾多中小多晶硅企業頭上一輪緊箍咒。2010年12月底出臺的《準入條件》規定,新建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應每期規模大於3000噸/年,企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於30%。分析人士指出,這樣的規模其前期20億元資金門檻將使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從目前多晶硅的生産成本看,國際一線企業的成本已經低於25美元/公斤,國內規模型企業的生産成本多在30~40美元/公斤之間,而中小企業的成本則高於45美元/公斤。這就意味著,即使多晶硅價格降到35美元/公斤,一線企業依然是有利可圖,而中小企業則勢必被淘汰。

  如今看來,與國際金融危機時相比,這次中小多晶硅企業面臨的困境,更多的是市場作用的必然結果。由於多晶硅行業長時間處於一種不理性的狀態,當面臨更高的技術門檻時,國內企業在技術和成本上的積累,尚不充分。

  這種情況下,市場驟變自然讓很多企業猝不及防。目前,國內産業的發展完全是依靠投資驅動。對此,張琢解釋説:“簡單而言,就是挖人、買設備、開始幹活的這種方式,在市場好的時候沒有問題,市場不好時弊端將全面暴露。”

  寡頭壟斷來臨

  隨著中小多晶硅企業的退出,國內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業界普遍認為,通過産業整合,實現多晶硅企業做大做強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2011年2月18日,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協鑫”)宣佈,將再投資177億港幣,在2011年年底,將多晶硅産能從2.1萬噸提升至2.5萬噸,至2012年年中實現6.5萬噸的産能。

  據記者了解,2010年,國內多晶硅産量達3.5萬噸,其中保利協鑫佔據近一半的産量。這意味著,保利協鑫在擴産之後其産量將是2010年國內總産量的近兩倍。毫無疑問,這將加大保利協鑫在多晶硅價格中的話語權。

  此前,另一家多晶硅産能巨無霸的江西賽維LDK,曾試圖以多晶硅項目進行上市融資。其主要目的,就是試圖擴大産能。不能忽視的是,隨著保利協鑫2012年年底將多晶硅産能突破6.5萬噸,賽維必須要儘快達産,才能搶到市場份額。

  多晶硅巨頭的擴産競爭,勢必將導致市場份額的集中。國際多晶硅巨頭的發展歷程曾有這樣的軌跡。目前,國際7大多晶硅生産廠商,恰恰是經歷了數十年發展才出現的結果,所以國內的本土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力,産業集中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對於多晶硅産業集中度的提高,沈宏文認為有利有弊。對於多晶硅産業來説,其規模效應十分明顯,大規模生産能夠有效降低多晶硅的生産成本,推動多晶硅價格的下跌,並且能夠更好地保證多晶硅的質量和品質。

  對下游廠商而言,規模效應帶來的價格下跌顯然是一大利好,但如果行業集中度過高,多晶硅的産生集中于少數幾個大廠,則光伏組件企業面對多晶硅企業的話語權和談判能力將會大幅下降,可能導致多晶硅採購成本的上升。

  在張琢看來,國內的多晶硅行業確實需要一個徹徹底底的整合。這將使得以前以投機為目的,同時沒有呈現規模的企業退出市場,從而導致國內多晶硅企業産能有一定的降低,但並不影響當前的需求。

  這是因為隨著中小企業的退出,它們會在退出前拋貨,這勢必造成現有價格的進一步下滑。現貨價格的加劇,將會導致原有企業間的協議價基本作廢。

  對於未來,國內多晶硅市場到底會是何種格局,張琢做出這樣的判斷,“每個省都會有1~2家受當地政府保護的企業,同時短期內,國企不會進入多晶硅領域,他們更多的還是從中下游往上遊發展。所以綜合考慮,多晶硅企業至少還會有10家保存下來。”

熱詞:

  • 光伏産業
  • 協成
  • 新光硅業
  • 協鑫
  • LDK
  • 業成
  • 國內産業
  • 多晶硅項目
  • 破産清算
  • 企業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