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已成為“城市化”國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55%。中國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暴發期。
9日上午,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和上海社科院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發佈首部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2》。
藍皮書指出,我國雖然一直以來是農業大國,但是近年來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結構發生了里程碑式的變化。2011年末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在統計學意義上,中國已成為“城市化”國家。
雖然這是按常住人口來計算和統計的,也就是説把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農業戶籍人口也統計為“城鎮常住人口”,但是這些群體的城市化勞動與生活是常態性的,他們真實地支撐著中國城市化進程。
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55%,其間1.5億中國人將完成從農民到市民的空間、身份轉換。
不過藍皮書指出,大量的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資源壓力。
從地方發展情況看,各大城市發展階段參差不齊,但是都在步入郊區化、大都市化的關鍵階段。
在此階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脹,由於人口及城市佈局缺乏預見性規劃,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嚴重不足,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秩序紊亂、運營低效、行政區劃分割等一系列問題,制約著城市的持續發展。
未來一段時期,將是城市病的集中暴發期,城市病將成為影響城市和諧穩定的關鍵隱患,加強城市治理刻不容緩。
藍皮書還指出,中國城市化除了要考慮人口、空間涵義之外,還應考慮經濟、社會和文化涵義。城市化區域的農民上樓,並不代表著轉身便成為市民。
相關新聞
城市升級 得挖本土特色
今天上午,《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2》首次提出“國際城市2.0”概念,相比這一概念,我國城市治理僅處1.0版水平。
對於崛起中的城市而言,我國城市發展已基本完成了依照國際通行標準建設城市框架和配置城市功能的所謂“國際城市1.0版”。其基本標誌,在功能空間上包括設立中央商務區、大型住宅社區、科技園區、工業園區、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軌道系統等。
然而,作為邁入國際城市俱樂部的新成員,崛起中的城市顯然是缺乏自信的,更遑論在國際城市中脫穎而出。
因此,“國際城市2.0版”對於崛起中的國際城市而言,其關鍵涵義就是在完成有關國際城市的基礎框架建設之後,探索如何差異化發展、特色化升級。2.0版的國際城市建設,必須也只能以挖掘本土文化和發揚自身特色為基點。(記者 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