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古堡裏的當代藝術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橙色雨傘》,克雷格-馬丁(MichaelCraig-Martin),金屬裝置,2011年

  從巴黎到Donjon de Vez古堡,車程近一個半小時。瓦茲小鎮(Vez)位於巴黎北面,Donjon在法語裏是“城堡主塔”的意思。從文字記載上看,這是一座擁有超過千年曆史的城堡,古羅馬時代就曾做過高盧人抵禦外族的要塞和首府,是瓦茲這一地區的歷史地標,1906年即被列入法國國家文化遺産保護名單。有關於城堡的另一段歷史,是500多年前的聖女貞德躍馬過境,曾在城堡的小教堂裏停留並禱告。布裏斯特告訴我們,2012年正好是貞德誕辰600年紀念,法國官方和民間都將舉辦一些紀念活動,他的古堡也成為現場之一。

  古堡至今已經多次易主,最早的中世紀軍事要塞實際上幾近無存,留下一兩處殘垣。在14世紀末,這裡歸屬了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哥哥奧爾良公爵,這是城堡主人中最為人所知的一位,也是在他那個時期完成了對古堡的整體復建,厚達2米的城墻和27米高的主塔足以讓堡主以五十來人抵擋一支軍隊而數日不潰,城堡主塔旁邊那座形態優美的小教堂也是他遺留下來的。之後,幾乎每一任繼承者都對城堡做過或大或小的修復,不過主體建築和周圍的山谷林木看起來還基本保持著自然古樸的面貌,並不見多少被現代社會侵蝕的痕跡。唯有堡內的庭院花園,是在20世紀末期全部重建——這座花園及古堡外那片空闊的林地,就是當代藝術展“小、中、大”的主要展場。法國藝術家貝爾納維勒(Bernar Venet)的《酒亭》和丹麥藝術家阿納奎茲(Arne Quinze)的《支架屋》,這兩件巨大的裝置雕塑就在古堡大門外,安靜地立在風吹雨打中。

  把歷史保護建築、大自然和當代藝術並置,讓它們碰撞出新的審美景觀,這是城堡現任主人布裏斯特和妻子卡羅琳娜的想法。布裏斯特是法國著名拍賣師,同時也是法國最大拍賣行Artcurial(Briest-Poulain-F.Tajan)的三大董事長之首,在現當代藝術領域頗具影響力。1987年,他和妻子從一位伯爵的後人手中買下城堡後,以自己的品位和對藝術的喜愛,對城堡做了謹慎而精彩的修復和補充,這些也成為他本人的最大“收藏”。

  Donjon de Vez古堡主人弗朗西斯布裏斯特

  作為法國景觀設計師帕斯卡爾克裏比耶(PascalCribier)的作品,堡內的庭院花園現在是在古堡主建築之外吸引外來參觀者的一大景致。克裏比耶在景觀設計領域的盛名主要成于20世紀90年代:1990年,巴黎決定重新整修盧浮宮旁的杜伊勒裏公園,克裏比耶從多名參與候選的國際設計師裏勝出,得到了當時這個令人矚目的位置。他設計的庭院花園基本將城堡和旁邊同樣古老的小教堂圍合起來,但面積並沒有多大。他在建築師帕特裏克埃古丁(Patrick Ecoutin)的幫助下,以極簡主義的現代設計融合中古元素,比如選用四葉草圖案和植入山桃花樹。很可惜,現在不是花期,我們只能在寒風中感受冬天的蕭瑟味道,看不到山桃花和中世紀古建築的兩相映襯。在建於14世紀的小教堂腳下,克裏比耶引出一池塘水,名“水鏡”,將一段中世紀的殘垣和天空的倒影疊映在一起。據主人説,如果是春夏兩季,水面周邊會盛開成片的藍色鳶尾花,這種花在中世紀也曾是法國王室的象徵。

  在城堡大門的右邊有一處小的側院,布裏斯特請設計師佈置了一個“布爾代爾庭院”(Bourdelle Courtyard):以17世紀的果樹行列方法種上蘋果樹,再向巴黎布爾代爾博物館裏租來法國19世紀雕塑大師布爾代爾的9件青銅作品為長期陳列,至今已經是第12年。

  2006年,他請來法國重量級當代藝術家達尼埃爾布罕(Daniel Buren),為他的小教堂繪製了兩扇巨大的彩色玻璃窗。站在花園裏,從不同角度看過去,高處的彩色玻璃就像是嵌在老教堂上的數顆大寶石。布罕是西方極限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成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條紋”和“定點創作”奠定了他在當代藝術史上的地位。1986年,布罕耗資百萬法郎,在18世紀的巴黎皇宮花園創作了一件龐大的公共藝術作品《羅馬廢墟》,那些高高低低的條紋圓柱體,從此為他贏得了和古代建築對話的資格。他在Donjon de Vez所做的彩色玻璃窗,則將古建築物和光線之間的關係做到了極致表現,窗格以紅、藍、黃色組合,從早到晚,自然光線會將彩色玻璃的影子投射到墻上或地面,並隨時間變化而移動並改變形態。這兩扇玻璃窗,現在已經成為古堡的一個標誌。

  然後就是在2011年春夏,布裏斯特為他的城堡策劃了這個最新藝術項目——“小、中、大”當代藝術展。展覽集合了近30位藝術家的雕塑和裝置,作品由各國的私人收藏家提供,他們分別來自法國、意大利、美國、巴西、新西蘭。比較特別的是,這裡的每件作品均可出售,不管是來看展覽的普通觀眾還是資深收藏家,感興趣的人可以隨時購買。布裏斯特的古堡就這樣被他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戶外“畫廊”。通常在每年的6月到9月,古堡每天下午都會對外開放4個小時,來訪者購買門票後,就可以自由參觀花園、小教堂、貞德塔樓等處。隨著城堡的夏季開放日結束,展覽從10月底開始也不再對外接待觀眾,但作品仍繼續陳列在古堡裏。作為Artcurial邀請的客人,我們有幸在公共展出結束後,又進入到已恢復為私人領域的展示場地,奢侈地享用這個藝術空間。

  陪我們參觀完作品,布裏斯特邀請大家在他位於古堡主塔的家中一起午餐。順著呈弧線盤旋的、用厚石壘砌的老樓梯,我們一路上到三樓,由拍賣行的古典繪畫專家逐層講解,一起欣賞主人收藏的繪畫和挂毯,然後再坐上每次只能運送一個人的19世紀老電梯回到底層的餐廳。室外風雨未停,透過窗戶,遠遠可見綠色草坪上克雷格-馬丁(MichaelCraig-Matin)的那件《橙色雨傘》;更遠處,斯蒂芬(Stephan Balkenhol)的藍裙《舞者》伶伶仃仃地立在教堂旁邊的那堵斷壁前面。

  這個展覽選擇的藝術家多半是近年在歐美的博物館和畫廊裏活躍的那些人,作品有新有舊,只是在這些作品裏,有15件確實是專門依著于城堡的環境創作或在現場重新裝置。如果離開古堡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的配襯,而將這些作品轉置於美術館室內陳列,觀感可能將大不同。布裏斯特介紹,他特別邀請了女作家蘇珊娜(Susanne van Hagen)來幫助挑選並展示作品,她也身兼巴黎東京宮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藝術顧問。蘇珊娜借用了現代雕塑家亨利摩爾的一句話來闡釋她和委託人布裏斯特的觀點,大意是:雕塑是一種屬於戶外空間的藝術,光線和陽光對雕塑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將作品安放在任何一處自然風景中,都要甚于置它在最美的建築物內。在蘇珊娜看來,藝術家在戶外完成的雕塑和裝置更具孩童一般的本真,每件作品都似乎有能量來改寫空間。這也許正是她和布裏斯特嘗試在千年古堡裏呈現的那種藝術。

  

熱詞:

  • 古堡
  • 作品
  • 城堡
  • 藝術展
  • 1986年
  • 四葉草
  • 現當代藝術
  • 小教堂
  • 藝術家
  • 古典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