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按照“輕重緩急”的排序,監測治理PM2.5及改善市民生活環境首次取代多年位居榜首的保障房建設,成為今年北京市政府為民擬辦的35件重要實事中的“一號實事”。
昨日公佈的清單涉及環境治理、住房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就業、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其中,每件實事後面都公示了主要責任單位、項目負責人。
對於治理PM2.5列入“一號實事”,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吳大倉解釋稱,歷年實事編制順序均按“輕重緩急”排列,此次市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高,社會呼聲大,因此列到第一件。
“將監測PM2.5加入擬辦實事絕非添上一句話那麼容易。這意味著政府沉甸甸的承諾,要進行監測,就要有基礎條件,要有設備、有資金、有技術力量支撐。”起草編制部門相關負責人坦言2011年10月灰霾襲擊京城,PM2.5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為此在今年的擬辦實事中,首條便成為了“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啟動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既然位列榜首,未來監管部門如何檢測?北京市環保局對此表示,將採取更嚴格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其中在檢測手段方面,從1月12日起,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開始公佈,27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監測的三項大氣污染物小時濃度數據, 1月21日位於車公莊站的PM2.5研究性數據也正式對外公佈。本月起,PM2.5研究性數據日均濃度也與公眾見面,年底前還將逐步增加PM2.5監測子站,力爭不少於30個,希望年底前完成全市的PM2.5監測站點建設併發布實時監測數據。